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园区功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9-04-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园区划分为科研试验、成果示范推广、水土保持苗木展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等5个功能区。 1、科研试验区 该区主要包括径流观测小区、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设施、可变坡面径流场、气象站。主要研究不同坡度、坡长、工程措施、植被覆盖度、施肥程度和降雨强度对土壤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合径流小区实验观测,获取土壤侵蚀规律以及土壤养分等化学物质在径流泥沙中的输移规律,从而为丘陵漫岗区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的研制提供数据。 (1)径流小区 根据现场条件和试验需要,按照自然坡面和人工改造的坡面以及不同坡度、下垫面,观测不同类型的植被在不同雨量下的水土流失情况,共设置不同类型小区3个,可以用于土壤侵蚀模拟试验的展示和研究。 (2)小型气象站 根据示范区所需气象因子,并与吴中区气象站观测气象要素相结合,确定示范区观测气象因子,包括:地温(地表、5 cm、10 cm、15 cm、20 cm、25 cm等不同深度) 、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雨量、降雨强度、蒸发量。在径流小区的试验范围内设置专业的气象站,为各项试验提供气象数据,同时也为周边的项目建设提供气象资料和依据。 图2-1 科学试验区 2、成果示范推广区 该示范区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示范工程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示范,旨在通过科技示范,提高治理水平,巩固治理成果。 (1)坡耕地治理措施区 该区主要设在等高线15—30米之间,坡度在5-250,面积110 hm2。主要有梯田(石坎)设施34 hm2,水平条田76 hm2,配套灌、排水体系。主要种植经济林果:无公害茶园54 hm2,银杏、枇杷、桃、葡萄等果园56 hm2,主要分布在阿达岭、上山塘、西山塘等地。阿达岭是一个以茶文化主题景区,集种茶、采茶、炒茶、品茶五位一体的茶文化中心,游客可以在此细细品味用当地天然山泉泡制的碧螺春茶。 图2-2 坡耕地治理措施区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区(如图2-3) 示范区主要包括两大水利工程体系:蓄泄工程体系和引提水灌溉体系。一是蓄泄工程体系:山上以自然生态草沟泄水,林地与坡耕地之间设一条截水沟,山坞中间有泄水涧,涧内逐级建滚水坝,分层拦截,蓄水到塘。形成了沟、涧、塘(池)、河的蓄泄水利体系,示范区内主要蓄水塘坝有九龙潭面积1 hm2、上山塘2.5 hm2、葫芦池2.25 hm2、南山塘18 hm2、大池1.2 hm2等,通过多年对塘坝和河沟的优化疏理,水网体系从北向南,标高由高到低,水质清澈,互为连通,已形成丰富的水岸景观带。 二是引提水灌溉体系:主要有喷灌泵站4座,流量2*63 m3/h、71.9 m3/h、88.2 m3/h;一级提水泵站2座,流量50 m3/h、630 m3/h;二级提水泵站1座,流量202.1 m3/h,总功力322kw,压力管道4440m,衬砌灌溉渠道长度2621m,山顶有2座5*10*10米钢筋砼蓄水池。主要有上山塘灌区,面积48 hm2;葫芦池灌区,面积37 hm2及大池自流灌区33 hm2。上山塘灌区是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典范、西山塘灌区是特色产业(千亩茶园)基地。 图2-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区 (3)采石宕口治理区 露天采矿业原来是苏州市吴中区部分地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条例颁布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吴中区积极实施矿山整治建设工程。 2002年吴中区共投入850万元,对旺山村关闭的矿山进行综合整治。该项目采用“生物防护”工程,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先对斜坡进行技术处理后,陡坡峭壁采用钢丝网覆壁,营养土混合胶水附着,最后在坡面上喷播植物种子;开矿平地区覆土1m植树种草,开矿深坑区覆土种植水生植物,并将其改造为休闲垂钓区。通过实施综合治理项目,生物防护作用明显,山体逐步变绿,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美化效果。 图2-4 采石宕口治理区 3、水土保持苗木展示区(如图2-5) 该区域位于山坡脚,等高线15m以下,目前示范园已有4处水土保持苗木设施农业展示区,可满足水土保持苗木的引种、示范要求,面积53 hm2,用来进行室外展示区植物园面积6.6 hm2,位于耕岛,主要植物有香樟、樱花、银杏、桂花、紫荆、海裳、红枫、夹竹桃、白玉兰、红叶李等五十余种植物,并已竖牌说明名称等。 设施农业展示区,占地10亩左右,市民全年只需支付及少的费用就可以认种到一分地,节假日里带着家人、孩子来到农耕园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学会农耕常识与劳作,并可了解无公害疏菜、果树的标准及管理技术。 图2-5 水土保持苗木展示区 4、生态修复区 主要在位于等30米高线以上及25度山坡地,面积288 hm2,以封育为主,安装护拦5km,禁止上山进行生产和砍伐等活动,避免对山地扰动等措施,来保护水土。分二个层次,底层等高线30—50 m左右,为竹灌草混交林,绵延长度7 km,是理想的休闲养生带;上层等高线50 m左右以上松衫针叶林带,是园区重点保护区域。经过多年来的保护,已逐步恢复“横山叠翠遥相望,千嶂乔木高参天”的山林植物景观。 图2-6 生态修复区 5、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区 科普教育区入口设有醒目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品牌标识,内部设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展教区平面图、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土壤知识展墙、各种地形地貌的模型、湿地生态系统模型、水循环系统模型、名人治水长廊。教育区的展示馆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分为展示厅、多媒体教室、公共空间展示区等,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水土保持工作。展示厅分水土保持、生态之路;生态修复、拥抱绿色;水利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治理、惠及民生和标本兼治、成果蜚然五个篇章。多媒体教室利用投影仪等设施进行水土保持科普知识的播放、宣传。公共空间展区以展牌的形式介绍国家政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还有一个4D影院让人更直观的感受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展示馆对外免费开放,并设有专门的讲解员,为广大公众汲取水土保持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供资源,为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提供了优质服务场所。示范园利用完善的科学普及教育设施、设备,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的科学普及宣传。作为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可接待参观的大中小学生万人以上。 图2-7 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区 此外,园区还发展有包括旅游休闲度假、山地茶园、银杏经济林栽植区、农家乐等特色产业,示范园所在的旺山景区共有八大景点可供游客游玩。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