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成效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先进,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6-04-1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根据水土保持规划,结合平和实际,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重点抓生态茶、果园整治和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对轻度水土流失区进行生态修复补植乔、灌木,减少人为干扰,加速植被恢复;对于山坡地茶果园水土流失区,进行坡改梯,采取前埂后沟,配套排水沟、蓄水池、田间道、机耕道、坡梯种草的办法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型茶果园;推广山顶戴林帽涵养水源,山腰绑果带发展经济,山脚穿竹鞋固岸护堤的治理模式,对坡度平缓、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的小流域采取治理与开发、治污与美化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性治理,建设清洁型小流域。截止2014年底,全县累计完成综合治理措施面积72145hm2,水土流失面积比2000年减少8295hm2。通过构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防御体系,增强了生物的多样性,拓展了资源的丰富度,水土保持设施发挥了蓄水、保土、防洪、抗旱的作用,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得到提高,土壤侵蚀量减少40%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草面积的90%。 造成我县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受地形、降雨、地面组成物质及植被的影响;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植被破坏严重,既五十年代砍伐森林大炼钢铁及八十年代分山到户,大量砍伐森林,二是九十年代提倡靠山吃山,大规模开垦山地种植茶果。目前,平和县山地种植琯溪蜜柚等水果60万亩、茶叶12.5万亩,这既是平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实际状况,平和县委县政府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提出水土流失治理要预防与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先后出台了《平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制止过度开发山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平和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毁林种柚建设生态柚园的通告》、“五禁五限”等文件,对毁林种茶果案件从严从速查处,杜绝了人为造成新水土流失现象。在做好预防的同事,重点抓好茶果园的整治,全县以建设“保土、保水、保肥”生态茶果园为目标,依山就势布设坡面拦、排、蓄水工程,做到前有埂后有沟,旱能灌、涝能排,对超坡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的茶果园采取退茶、退果还林。同时,大力推广茶果园自然草栽培及绿化梯壁和园面,提倡人工除草,禁用化学除草剂,增加植被减少冲刷流失。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全面禁止了陡坡开垦,对大于25°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落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重要水源地一重山和高坡陡坡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采取退果还林措施。配套建设路网、水网、林网、形成“山顶戴林帽涵养水源、山腰绑果带发展经济、山脚穿竹鞋固岸护堤,坡变梯、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综合防治格局,实现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双改善。减少水土流失,又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摸索出一条符合平和实际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在项目建设中,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大面积封育保护”并举,在水土流失程度较轻地区,通过封育保护,并适当加以补植和施肥,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的力量恢复生态。同时,制定、落实有关封山育林、生态修复工程管理办法等政策和乡规民约,限制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在坡耕地整治中,尽可能多设计植草措施,积极引导果农改变传统落后的“三面光”耕作习惯,确需除草的,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禁用化学除草剂。坡度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果园,鼓励农民套种树木或退果还林。全县林草覆盖率从1990年的68%提高到2014年度额90%,提高22个百分点。 万亩柚海 灵通山筑梦云端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