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动态

黑龙江:抢救黑土地初见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10-0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自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经过1年多的努力,国家共投入1529万元,地方配套1263万元。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治理面积1、82万公顷,挖截流沟56、8公里,修作业路210公里,建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841座,完成土石方522万立方米。这些,使黑土地抢救工作,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近日,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专程来我省检查,对试点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 作为世界仅存3块黑土地之一的东北黑土地,有五分之四在黑龙江省,这些黑土经过自然因素、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开垦,流失十分严重。其中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我省70%至80%的降雨集中在6至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极易发生水力对土壤的侵蚀;加上冬季积雪量大,春季融雪径流对解冻的黑土形成冲刷产生冻融侵蚀,促进了侵蚀沟的蔓延与发展,这种侵蚀现象在漫川漫岗地区十分普遍;再就是我省十年九春旱,每年4级以上的大风近百天,且多集中在春季,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在所难免。 而人为因素中耕地的主要问题是我省耕地坡度虽缓,但坡面较长,加上大多数农民习惯顺坡打垄,集雨面积大,降雨后径流集中,冲刷力大为增强,水力对土壤的侵蚀加剧;更重要的是:有些地方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为了追求暂时的、局部的利益,不顾对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掠夺性地开矿、挖沙、砍伐林木,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黑土地的耕作层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人口剧增对粮食需求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迫使我们对黑土地,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非理性的开发,几十年盲目开发的后果,正在使宝贵的黑土地遭受着灭顶之灾。 如宾县经过近百年的开发,目前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黑土,许多地方的黑土层也退化的颜色变淡、密度增大,有些甚至已成为沙石遍地、怪石裸露的不毛之地。以上问题不仅宾县有、明水有,连全国、甚至世界著名的水土保持先进县——拜泉,都有1万5千多条尚未治理的侵蚀沟,这些沟的沟长正在以每年几十、上百米的速度发展。 而地处黑土带的明水县因境内没有河流,使解放前这里竟没有一座永久性桥梁,而目前已经有大小500多座桥涵,这些桥涵都是由侵蚀沟造成的。50多年来,这里水土流失的快速发展和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目前,黑土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库,大多已经由初期的“碗”形,淤积成了“碟”形,严重影响了水库效益的发挥,有些甚至已经被完全淤平报废。 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一是丧失宝贵的黑土资源,降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据克山、拜泉等县的调查材料,开垦60?70年的坡耕地,黑土层厚度一般都由垦初的80~100厘米,减少到现在的20-30厘米,土壤抗冲抗蚀性能降低。随着表土的流失,土壤板结,养分逐年减少,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由垦初的12%下降到现在1?2%,地力明显减退。 二是耕地减少,影响机耕作业。目前,全省已形成大型侵蚀沟14万多条,减少耕地面积近10万公顷。据调查,在丘陵漫岗区,每1.67公顷地就有一条侵蚀沟。沟壑增多,耕地不断减少,影响了大规模的机耕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三是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影响防洪安全。据调查,目前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河床比50年代抬高30?50厘米。特别是滨州桥下淤积的沙滩长度近3400米,淤积量达490万立方米。由于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致使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水库,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影响防洪安全。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推动大规模治理黑土地能尽快实施,我省在拜泉、宾县等6个县(场)实施国家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建设中,省级和有关地市县不仅都成立了机构,做好规划等各项前期工作;而且创造性的在部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第一次引入了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制,这 “四项制度”的实行,有效的提高了试点工程建设的质量,确保了试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这项我省历史上投入最大的水土保持工程中,为了调动农民投劳的积极性并支持理解治理中的地块调整,做到透明并避免腐败,试点工程还首开项目公示制和投劳承诺制。拜泉、宾县等在项目区内实行了项目建设公示制,对实施试点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及项目建设投资渠道、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事项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项目实施的透明度。结合“一事一议”,通过深入宣传,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统一思想,调动了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使试点区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试点工程建设中来。 试点工作中还严格执行了资金使用报账制,保障了试点工程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各试点实施县按照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资金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同时,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由有关部门初验合格后按进度拨付工程款。 依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黑龙江省在这次治理中还初步的落实了治理成果产权,明确了试点工程建后的管护责任制。做到国家补助资金尽可能到户,治理成果管护到乡、村或到户。拜泉县对塘坝等骨干工程竣工后移交给乡政府,由乡政府负责管护;对梯田等其它水保工程由县水务局与工程所在村进行产权确认,确认到受益农户,由受益农户负责管护。 在拯救黑土地的工作中,由于存在着农用土地产权虚置所造成的全国性农民种地不养地,加上我省在2005年取消“两工”后,需大量用工的水土保持工程将面临全新的严峻形势。据调查,由于农民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耕地产权,取消“两工”后,必将带来农民对水土保持项目投劳和自筹的减少,通过一事一议决定投劳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只有国家加大对水土保持项目的投资标准,以确保治理的进行。 当水土保持工程存在着占地,而占地对农民是十分敏感的情况下,国家的耕地政策,应对水土保持工程占地有明确的补偿措施,现在应尽快进行探索和明确。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退耕还林等水土保持工作,一定要连续并可预期,否则中央政府将失信于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并使未来的水土保持工作难以开展。2002年、2003年,全国每年退耕还林5000万亩。由于缺粮,2004年初国家政策剧变,退耕还林面积突然调减至1000万亩。对宾县这样的陡坡耕地多、急需退耕还林的县份来说,退耕还林面积由前两年的每年4万亩,骤减至2004年的5000亩,这不仅使宾县在2003年秋天按4万亩退耕还林面积挖的树坑,有3、5万亩报废;更为严峻的是,遍布这3、5万亩坡耕地上的树坑,使农民无法耕种,又没有补偿,怨声载道是必然的了。 究竟是用扩大耕地面积、还是用良好生态环境庇护下提高单产,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理论界和实践中早有结论。如以水土保持而闻名全国的拜泉县,因为搞水土保持工程中所修的过渡梯田和横坡打垄,不仅起到保土、更有保水的作用,增加了土壤的墒情。更有20多年来,大规模种植的100多万亩网状水土保持林所形成的小气候,使这里的湿度比邻县高出14?15个百分点,在2001年这个历史罕见的干旱年份里,在周边县份的粮食普遍减产甚至绝产的情况下,该县当年的粮食产量反而比2000年增加了50%,达到15亿公斤。 所以,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来确保粮食安全,才是政府理应追求的终极目标。有关部门决不应一缺粮就乱了方寸而顾此失彼的祭起计划经济的法宝,简单的用减少退耕还林来扩大耕地面积。而应该坚信市场经济是无坚不摧的,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供给。(杨春喜 冯建维 刘岩) 杨春喜 冯建维 刘岩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