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利网:济源市通过“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专家评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09-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7月29日至30日,水利部在河南省济源市组织召开了济源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专家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评审,河南济源成为继内蒙古准格尔旗、陕西吴起、江西兴国之后第四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 会议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院士为组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为副组长,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中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水利厅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为成员的评审专家组。与会专家和代表在水利厅副厅长谷来勋、济源市市长王宇燕陪同下参观考察了南山坝系工程、双堂核桃基地工程、小浪底水土保持世纪林工程等治理现场,观看了济源市水土保持专题片,听取了济源市关于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作的汇报,经讨论、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济源市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机制健全,管护责任落实,基础工作规范,档案材料齐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考评标准,建议评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对济源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要求济源认真提炼和总结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改进和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巩固和扩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着力打造一个“有水则清、有山则绿、有地则平、有人则富”的生态济源。刘震司长并表示,水利部拟于近期组织中央主流媒体,对济源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将济源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 济源市位于豫西北、晋东南交汇处,被称为“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境内地貌变化多样,多为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壤瘠薄,曾经的济源灾害频发,水源短缺,农业产量低,当地的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制约济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长期作为济源市水利工作的重点。多年以来,历届济源市委、市政府大力发扬“愚公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按照建设生态济源的战略思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昔日的荒山荒坡,披上了层层绿装,结出累累硕果,农民人均收入大大增加。 经过近3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历程,济源市域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陡坡开荒全面禁止,90%的坡耕地得到治理,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7%,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市域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58%,林草覆盖面积达到8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38%,水土保持功效得到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1%,土壤侵蚀量减少67.6%。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分别达到97%、100%和98%。有关考评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考评标准。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育了以薄皮核桃、石榴、冬凌草等生态友好兼顾水土保持功能的特色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为济源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