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竟平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会的讲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09-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同志们:
我们召开这次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启动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多年来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作。这在当前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以实际工作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用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次会议标志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自1999年蒙、黑、吉、辽四省区人民政府联合向国务院报送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以来,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于去年8月18日和8月23日先后两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关部门特别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实质性的支持,多次深入黑土区实地考察调研,积极向中央建言献策,对促进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来自各界的广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水利部,对长期关心、支持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致以亲切的慰问,向热切期盼工程上马的四省区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研究室的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搞好试点工程建设确实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请水保司下来认真研究,加以落实。四省区领导的发言,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紧迫感
黑土是人类拥有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是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之后,国家在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的又一关键生态建设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全国每年新增人口1000万左右,耕地却减少1300万亩左右,人多地少的矛盾决定了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肥沃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大豆产量占全国的37%,玉米产量占全国的53%,为全国提供商品粮350亿公斤。然而由于多年来的自然侵蚀和人为过度开垦,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现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7.59万平方公里,占黑土区总面积的27.1%,黑土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平均80-10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30厘米,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7-1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明显降低,土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不少地方肥沃的黑土已经流失殆尽,变成不毛之地,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据初步测算,黑土区仅侵蚀沟吞噬的耕地,每年就损失粮食高达40多亿公斤。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步伐,抢救性地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是保护我国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措施。
同时,黑土区的水土流失,也极大破坏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威胁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黑土层下面是没有任何养分且不能生长任何植被的成土母质,黑土层一旦流失,很难恢复,其治理难度比黄土高原还要大得多。我们已经看到,随着黑土区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过去许多一望无际的茫茫森林草甸、耕地良田,现在已经变得千沟万壑、千疮百孔,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干旱和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对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基本定位和战略部署。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东北黑土区就必须下大力气治理其区域内的严重水土流失,推动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最近做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加快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将会促进该区域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抓好试点工作意义重大。
二、明确工作重点,确保试点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长期以来,东北黑土区各级政府和群众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涌现了像吉林的梅河口市、黑龙江的拜泉县等一批先进典型。这些经验与典型,是搞好试点工程建设的宝贵财富,必须始终借鉴和树立。同时,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试点工程建设任务。
一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防治技术路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只有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发挥水土保持的整体防护功能。当然,在综合治理中,要分出轻重缓急,抓住关键性措施。根据黑土区的实际,漫川漫岗区重点是搞好坡耕地治理与改造,实行改垄与改梯相结合;丘陵沟壑区重点是搞好以沟头防护、沟脚固坡与沟道拦蓄相结合的工程建设;风沙区重点是搞好节水型灌溉草场建设,推动大面积封育保护。
二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依靠生态自我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生态自我修复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防治水土流失途径。东北黑土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降雨条件较好,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得天独厚。各个试点工程项目区都要根据各自情况,把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的高效开发利用,促进大面积的封育保护。工程建设区能通过保护实现生态恢复的,就坚决保护起来。能减少人工动土的,就尽量减少人工动土,保护现有植被。确实需要开展人工治理的,要通过集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促进非工程区的封育保护。要通过试点工程建设,总结探索一条黑土区工程建设与生态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费省效宏的防治模式,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展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积累经验。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在加快治理的同时,切实搞好预防保护工作。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预防保护工作的力度不够,一处治理、多处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还较为突出。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必须把预防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以预防保护保治理开发,以治理开发促预防保护。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和经济的手段,加强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抓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避免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四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中央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反复强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也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试点工程要毫不动摇地贯彻这一宗旨,妥善处理治理水土流失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关系。群众最关心什么、最想解决什么,我们的工程建设就要力所能及地考虑帮助解决。试点工程实施中要加大塘、坝、池、窖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力度,集蓄利用雨洪资源,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同时增强防洪抗旱能力,为发展高效农业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奠定基础,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实践证明,也只有这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确保工程建设长期发挥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的“双赢”。
五是充分依靠科技,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必须正确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试点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黑土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这个实际,切实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治理与开发的结合点放在培育符合当地资源与经济发展优势的主导产业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充分依靠科技,发挥专家、科研院所的作用,扶持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业发展,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水土保持产业,使群众在工程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继续创新机制,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启动试点工程,这只是开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仅仅依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以试点工程为契机,改革创新水土流失治理开发的体制与机制,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是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多元化投入的机制。水土保持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益性事业,既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市场机制的调节。黑土区试点工程建设,要把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带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开发。继续推行以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治理开发责任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允许治理开发成果继承、转让,让治理开发者放心大胆地投入资金去治理水土流失。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为投资者创造条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黑土区的治理与开发。
二是积极推行群众投劳承诺制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公示制。试点工程建设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建设管理制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一方面,要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推行群众投劳预先承诺制,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把工程建设的规模、中央投资、建设任务、群众投工、建后管护等向项目区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优化工程设计,确保工程建设效益,并自觉接受群众与社会的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建设阳光工程。
三是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要根据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制定的水土保持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积极推行招标投标制,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注意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发挥试点工程建设效益。对中央下达的试点工程投资计划,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在试点工程建设资金安排上,国家将实行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由松辽委和四省区对每年各县的工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试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这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我部本着简化程序、抓紧实施的原则,从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4000万元,用于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先期在四省区8个不同侵蚀类型区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尽管试点工程的实施范围与投资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标志着长期没有中央投资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从此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的范围,因此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实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目的是进一步探索黑土地不同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投入与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政策保障措施等,为全面开展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试点工程建设机会难得,责任重大。项目区各级政府和水利水保部门一定要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遇,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质量、高水平地搞好试点工程建设,为大规模工程建设作好充分准备。这里,我想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
试点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到“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试点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领导。四省区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批示精神,切实把保护黑土地,防治黑土地水土流失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分级责任和地方配套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试点工程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都要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的有关重点问题,统筹有关生态建设项目,发挥多部门配合的整体效益。
第二,流域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把好技术审查关。
松辽委为试点工程的前期准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工程转入实施后,要切实承担起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能。要根据国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尽快制订试点工程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工程管理;要加强对四省区的综合协调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要搞好对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年度验收,掌握各省区工程实施情况,为确定下一年度中央投资计划提供依据;要组织开展试点工程实施效益评估,为今后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水利部组织审查,经国家发改委审定后同意立项实施,下一步各省区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项目区编制初步设计,经松辽水利委员会审查同意后,由各省区计划部门会同水利部门审批后实施。
第三,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搞好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在工程实施中,各级水利部门要转变管理方式,将工作重心从直接组织项目建设转到同时注意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和搞好服务上来。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建立“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建设管理体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积极推行基本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及时掌握工程实施情况,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同志们,让我们以“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标准、高科技含量和高效益的示范工程,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谱写新的篇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