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文件

水利部组织评审陕西省吴起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09-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会议现场 代表现场考察 2011年12月3日,水利部在陕西省吴起县组织召开关于吴起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的专家评审会议。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出席会议并任专家组组长。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作会议总结。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等专家参加了评审会议。与会人员进行了现场考察,听取了吴起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作的汇报。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吴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中共中央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黄土高原上一颗绿色的明珠。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西、北与定边县为邻,东南与志丹县接壤,东北和靖边相接,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毗邻,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属典型的温带中温型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全县辖6镇6乡1个街道办事处,164个村7个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其中农业人口10.6万。这里“春季—山桃杏梨花烂漫,夏季—草长莺飞绿成荫,秋季—瓜桃李枣果飘香,冬季—青松翠柏树常青。” 曾经吴起由于人口的增加,加之干旱少雨,农民为了繁衍生息,年年垦山种地、漫山放牧,以牺牲生态维持生计,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7年底,全县人口达到了11.8万,农作物种植面积185万亩,牲畜饲养量49.8万头(条、只),其中散牧羊子达23万多只。人垦畜踏,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堪重负,农村经济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怪圈”,“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成为当时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却是当地人居环境的高度概括。仅有少量的片林和天然次生林,森林资源十分匮乏。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打造绿色吴起,构建温馨家园”的发展理念,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吴起县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黄土高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全面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和辐射的作用,成效十分明显。在新形势下,吴起人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建设美好家园、实现绿化山川的承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水园林”不仅在图纸上,而且在行动中,在眼前、在未来、在持续的进行中。截止2010年底,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6.1%,土壤侵蚀量减少64.7%,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90%的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5.1%,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全县小流域面积的60.7%,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震司长在评审会上充分肯定了吴起县生态建设的成绩。他要求:一要加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对机关、学校和社会公众进行全面宣传,增加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二要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防治;三要依法管护,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经济建设和生产建设中严格监督管理,如在石油资源开发利用中注意水土流失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四要创新发展模式,总结吴起县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成效,在全国宣传示范推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