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管理

内蒙古军区为北疆生态环境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1-03-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陈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徐青云) 内蒙古军区把治理生态环境作为支援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生态工程建设,为改善北疆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内蒙古荒漠化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仍以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沙化,是造成华北地区和北京沙尘暴的主要源头。内蒙古军区从1994年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115治沙”、在东部地区实施“小流域治理”、在中部地区实施“万亩双拥林”和“生态绿化供水”的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实施“四大工程”中,内蒙古军区采取“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的方法,层层签订了“军令状”。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们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治沙造林和边防绿化,至今已投入经费150多万元。各军分区、人武部成建制地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大规模开展生态工程建设。伊克昭军分区组织全盟人武系统和广大民兵实施“治沙工程”,到目前为止划地围栏的66万亩荒漠已种植了48万亩树木。赤峰军分区实施“民兵号生态工程”,使800多万亩荒滩、荒坡披上了绿装。敖汉旗人武部组织民兵奋斗3年,营造防护林1.6万亩,在当地起到了榜样作用。与此同时,内蒙古军区针对边防一线连队驻地分散、自然条件恶劣、执勤任务重的实际,组织边防连队开展小环境整治,目前所有边防部队营院基本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内蒙古军区所属给水工程团发挥水利治沙绿化尖兵的作用,多年来转战大漠戈壁,先后打井400多眼,不仅解决了30多万人、4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也为绿化治沙创造了条件。
 
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内蒙古军区注重科学、讲究实效。杭锦旗人武部在沙漠中创造了“容器植树法”,植树成活率达85%以上。乌海军分区创造了“点水灌溉法”,哲里木军分区创造了“开沟造林法”,使植树大面积成活。赤峰军分区采取当年开坑、两年后植树的“梯次性结构植树法”,使生态林良性循环,效果明显。伊克昭军分区为阻止流沙前移,在沙丘背风面栽植沙柳,在沙丘迎风面栽植沙蒿,起到了固沙作用。内蒙古军区各部队先后创造出20多种在恶劣环境下的科学植树方法,提高了植树成活率,被当地农牧民广泛采用。
 
经过7年多的艰苦奋斗,内蒙古军区已完成了生态环境治理的“四大工程”,治理荒山、沙漠1000万亩,建立义务植树基地8个,植树80万株,成活率达到70%,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军绿化先进单位。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