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有个梯田纪念馆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6-0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梯田纪念馆
庄浪梯田
纪念馆内群雕
20世纪60年代,正当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庄浪人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凭着自己的双手,仅靠一镢一锨,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庄浪大地上修建了近百万亩水平梯田,于1998年实现了梯田化和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同年7月,水利部授予庄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光荣称号。庄浪梯田化工程被国内知名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被中外人士称誉为“世界奇迹”。为了纪念庄浪人民在征山治水、改造山河中取得的伟大业绩,激励教育后人进一步发扬“庄浪精神”,赋予庄浪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庄浪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10月建成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庄浪,一座以梯田建设而闻名全国的小城,一次偶然的机缘让我终于有机会亲近这块让许多人因感动而魂牵的土地。
五月的庄浪,宁静而美丽,行走在这片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大地之上,放眼望去,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与人类的妙笔生花共同创造的人间胜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一幕幕丝绒帐幔,不停地滚动着五彩的波浪,大西北贯有的黄土高坡在这里已被精雕细刻为莽莽梯田,那一道道此起彼伏、如同工艺品般精致神奇的梯田之上或麦苗青青,或菜花灿烂,绿的,黄的,白的…各种色彩错落有致地分布这如雕如塑,如诗如画的梯田之上,如链似带般环绕在一座座山腰间,如行云流水般潇洒柔畅,层层叠叠中透着无限生机,相信所有看到这一切的人都会发出和国外专家一样情不自禁地称赞: “这是庄浪人民在黄土高原上精心描绘的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简直是世界奇迹!”
欣赏着庄浪壮观迷人的梯田,感受着这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丽画面,如果你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那一定要到位于庄浪县紫荆广场的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去看一看,在那里你能更为深刻地了解庄浪这个曾被列为庄浪儿女几十年顽强接力,硬是用铁锨和架子车,将全县90%以上的坡耕地改造成近百万亩水平梯田的辉煌业绩和历史。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静静地耸立于庄浪县城的紫荆山下,这座外观雄伟的纪念馆是庄浪县委、县政府为了再现当年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真实情景,激励教育后人进一步弘扬庄浪精神,鼓舞全县人民加快经济建设进程而于2007年10月底建成并完成装饰布展的,该馆自11月2日正式开馆展览以来,先后接待了甘肃省委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国家林业总局和农业部调研组、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检查团等20多个团队,参观展览人数达2万人,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现被庄浪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这座总投资100万元,占地523平方米的纪念馆内,共收藏有反映庄浪梯田化建设历程的相关实物和资料128件,展厅共分5个部分,以图、文、物相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和记录了庄浪县梯田化建设的几个重要阶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描画出40万庄浪儿女不畏困难、前赴后继、征山治水、改造山河、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历史场景,再现了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庄浪发展史上“修梯田,兴产业,富人民”三部曲的宏伟画面。
走进纪念馆,你首先会被一组战天斗地、挥锨推车的群雕所吸引,朴素的劳动者们团结协作的劳动场面以及他们脸上透出的坚毅顽强的表情、浑身散发出的热火朝天的干劲,不由地勾起了我们对那个年代的怀念,对劳动的崇敬之情。漫步于纪念馆内,静静地注视着一张张黯淡发黄的老照片,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土农具…我们的思绪也不觉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回到了那段只争朝夕的生活。
那是一个十年九旱,灾害频繁的艰苦年代,甘肃庄浪这个被列为甘肃省18个干旱县、国家40个重点扶贫县之一的山乡小城,全县114万亩耕地,有103万亩坡地分布在402个梁峁、2353条沟壑的“烂塌山”、“滚牛洼”上。这里山高地陡,水土难留,每年都有1000万吨泥沙流失,全县1553平方公里的大地,平均一年就要被剥去6 毫米土层。贫瘠破碎的耕地,只能收获饥饿与贫穷。1964年,一项关乎全县命运的决定正在这里静静地孕育而生:“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大干苦干,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庄浪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得到全县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和积极拥护。随着郑河公社上寨大队治山修田的第一声炮响,拉开了庄浪梯田建设的帷幕,从此一场梯田化建设的持久战打响了。之后,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全县各生产队纷纷成立农田基建常年专业队,将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坡式阶地一次修平为水平梯田,至60年代末全县共建成水平梯田2.4万亩。
进入70年代,庄浪人民艰苦奋斗的步伐不断加快,掀起了梯田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全县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学“大寨人”,修“大寨田”,每年秋冬动员十多万劳力,大雪封门不停工,冰冻三尺不收兵,在朔风酷寒中苦战数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田基本建设群众运动,并且治理规模逐步扩大,几个大队乃至几个公社联合作战,一处梯田建设工地上劳数千人,一次修地成千亩,出现了赵墩公社等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水平梯田,为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农田基本建设在庄浪生产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年间,全县仅凭人工一锨锨开挖出水平梯田33.3万亩。
进入80年代,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梯田建设出现了“劳力难组织,地块难集中,受益难平衡”的突出问题,县委、县政府果断地提出“山河面貌不改,兴修梯田不停”的决策,坚持梯田建设的持续发展,把修梯田与回销粮挂购,推行劳动积累工制度,坚持集中领导、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地块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的“四集中四统一”的建设要求和“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当,长不限,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建设原则,再掀梯田建设新高潮,向梯田化的目标迈进。到80年代末,累计建成水平梯田66.6万亩、条田5.6万亩,人均达到2亩,先后有86个村,302个合作社实现了梯田化,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梯田建设凸现成效。
进入90年代,庄浪县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唯一的“梯田化建设试点县”,梯田化建设工程进入了攻坚阶段,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梯田化县的标准,提出“苦战三五年,实现梯田县”的奋斗目标,采用人机结合的模式,每年以4.5万亩的速度推进。到1997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水平梯田9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0%左右,林草覆盖率达到24%。初步形成了独具庄浪特色的“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地埂牧草锁边、沟底坝库穿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县人均产粮27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8元,实现了全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1998年7月,“庄浪梯田化建设试点县”项目通过国家水利部验收,被命名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进入新的世纪新的阶段后,庄浪县委县政府在“庄浪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整县稳定解决温饱向总体小康迈进、建设富裕和谐庄浪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截止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田块结构好、道路网络好、地埂利用好、径流调控好的“四好农田”96.38万亩,占坡耕地面积的93%。每年可拦蓄径流4200万立方米,拦截泥沙450万吨,拦水、拦泥效率分别达到90%和97%,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据农业部门定点监测,庄浪近百万亩梯田保住了相当于233万吨有机质、17万吨氮素和33万吨磷素等土壤肥力。每亩梯田正常年份亩产为240.6公斤,是坡耕地75公斤的3.2倍。每年增产粮食6.37万吨,相当于20万人一年的口粮。百万亩梯田年生产总值达10.44亿元,为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个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生态良好的新庄浪正在崛起…
徜徉在纪念馆内,我们的思绪不断地与那段难忘的历史融合交汇,我们的耳边仿佛还响着那一声声开山凿地的隆隆声响和震天撼地的劳动号子声,我们的眼前仿佛还浮现着那一幅幅挥汗如雨、催人奋进的劳动画面…
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酷暑严寒吓不倒、贫穷饥饿压不垮的40万庄浪人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征山不止,治水不休,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兴修水平梯田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苦战30多个春秋,终于将庄浪大地上90%以上的坡耕地改建为近百万亩水平梯田。在30多年的梯田建设期间,国家几无资金支持,没有专家指导,也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一把铁锨,一辆手推车,就是庄浪人建造梯田使用的原始工具,40万庄浪儿女仅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不分昼夜,艰苦奋战,削山填沟,大造梯田,以倚天巨笔写下了庄浪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也写下了一串令世界惊叹的数字:从1964年到1998年,历时34年的梯田建设,庄浪人民付出了两代人的心血,先后有32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16人负伤致残,修梯田累计义务投入劳力5670万个,累计移动土方2.76亿立方米,如果堆成1米见方的土墙,足可以绕地球六圈半;在修整梯田进程中,庄浪人发挥聪明才智,以“等高线,沿山转,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方法,苦干加巧干,其成果和精神堪称奇迹;铸造和孕育出的“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为庄浪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全县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庄浪梯田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奇迹,是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十年坚持不懈改善生产条件的典型,更是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吃大苦耐大劳的无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和无私奉献、同心同德的群体意志,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出梯田纪念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依然是那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以及那一道道庄浪人民与大自然顽强抗争后留在庄浪大地上的深深印迹。的确,如今的庄浪,每一寸土地上都可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道梯田里都可能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勤汗水与心血,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上诞生的这个雄伟的“梯田王国”,永远铭记这项“世界奇迹”诞生的艰辛与不易。衷心祝愿勤劳善良的庄浪人民能在建设富裕和谐庄浪的新征程中不断赋予“庄浪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加美好而灿烂的新生活。
黄委会天水水保站 张琳玲、吴亚宁、梁淑巧、何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