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韩凤翔主任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抓住机遇 强化基础
全力推进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中心站)成立于1998年12月,2003年正式挂牌,是最早组建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网流域监测机构,主要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协调,从事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的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兼有水土保持规划、项目前期、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等职能。目前,中心站内设监测室、评估室、设计室、科研室和综合室5个室,现有职工37人。我站是长江委唯一的水利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通过改革推行全员聘任制,为事业单位改革积累了经验,做出了贡献。
中心站成立以来,在水利部、长江委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监测主业,认真履行事业职能。尤其是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步伐,为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一、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大举推进
我站坚持面向流域重点区域和重要支流,先后开展了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嘉陵江流域、金沙江下游、洞庭湖水系(资水、澧水、沅水)、鄱阳湖水系、汶川大地震灾区(岷江部分)、怒江流域等8大区域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并完成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公告项目”的工作任务。目前,全站开展的监测面积逾百万平方公里,流域水土流失本底监测完成三分之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已经进入第二轮水土流失监测阶段,为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打下了重要基础,也为水土流失防治和出台水土保持公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我站监测成果荣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
(二)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为了更好地履行流域监测机构的职能,我站紧紧抓住实施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的大好机遇,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在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的同时,依托项目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步伐,从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标准、数据库建设、监测信息发布等方面完成了一批专业技术成果,并造就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技术装备也得到提升。
(三)规划、科研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我站紧密服务于流域水土保持管理,强化水土保持规划等基础工作,先后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长江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南方崩岗防治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水土保持部分)、《金沙江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怒江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澜沧江流域水土保持规划》、《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规划》和《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等10余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中,《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并启动实施,《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编》(水土保持部分)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编制完成了《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研究》(水土保持部分)的专题成果和《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任务书》,后者已通过水利部审查,正在开展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调查、评价及规划工作,为“三峡后”水土保持工作积极做好前期工作。此外,还完成了《紫色页岩水土流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转化应用项目》、《南方花岗岩剧烈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推广项目》、《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研究》、《石渣地利用试验研究》和《坡耕地种草养畜试验研究》等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科研和技术推广成果。
此外,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方面,我站先后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示范小流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中心苗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均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加快了重点防治工程中央直属项目立项实施步伐。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为了确保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监测制度建设工作,从项目前期、实施管理、竣工验收和成果应用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加强管理,推动监测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一)规范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扶持
2007年以来,我们积极适应国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不断规范项目前期工作,拓宽项目申报渠道,积极争取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项目和投入。
在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面,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均已报批实施。
在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监测方面,我站先后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35个分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并列入2009年水利基建计划,即将启动实施。
我们还从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流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等渠道,积极申报和争取水土保持监测及相关技术支持项目,包括完成2008年~2010年水利规划编制及重大水利专题研究项目库申报工作,《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土保持监测规划》、《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成因机理与规律研究》三个项目已经进入水利部的项目库,并组织编制完成项目任务书上报有关部门。在长江委科研及水资源综合监测能力近期建设规划中,提出了4大类、共15个项目已经纳入规划,总投资12879万元。
在财政预算资金项目方面,在水保司和部监测中心的支持下,我站编制的《长江流域震灾生态受损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通过水利部专家评审,进入项目库,并正式列入2009年财政预算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在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支持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二)严格项目管理,确保监测质量
为了高质量完成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并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我站在加强监测工作内控制度建设。
一是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我站开展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均成立了项目组,推行项目负责制、技术负责制,做到分级负责,并建立严密的质量检查制度和成果管理制度,技术文件逐级审查签字,项目负责人负责审查原始记录和原测试报告,并办理登记手续,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二是严格技术规程。我站开展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地形图数字化、遥感影像处理、野外建立解译标志、人机交互判读、野外复核和修改、空间数据分析、成果集成的程序开展,并强调建立解译标志、成果复核必须深入现场,人机交互判读必须以人工解译为主。监测人员按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采样、观测,并在监测记录上签名认定,做到对监测资料、成果的真实性和质量负责。
三是狠抓技术队伍建设。我们坚持监测工作持证上岗制度,项目监测人员必须持水利部颁发的监测证书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求监测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成果质量负责,对承担的社会责任负责。
四是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成果归档制度、成果保密制度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制度。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维护局域网、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系统平台,确保网络和系统正常运行,保证项目按计划高效、有序实施。监测仪器使用前必须先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并做书面记录,发现异常或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人,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可继续使用。加强涉密资料保密和网络安全,要求监测人员应严格遵守监测资料的保密制度,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向外提供监测数据,并强化成果(含中间成果)归档工作。规范监测成果签发程序,监测报告必须经项目负责人、中心站领导签发报出,任何人员不得随意以个人名义或变相形式发表相关监测数据和资料。
五是落实监测报告上报制度。监测过程中要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监测全部结束后,对监测结果做出综合评价与分析,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
六是抓好监测资料建档。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设施设计、建设文件。监测记录文件,以期设备校核以及其他技术文件等。对每年各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做出简要的分析与评价。技术档案交由站办公室整理、归档;并由站办公室专人负责技术档案的管理。
七是加强资金管理。设立项目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预算经费开支,按照项目计划和实施进度开支,严格工作量考核,实行项目核算,并加强计划和合同管理。
(三)注重成果转化,发挥服务功能
作为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持单位,我站结合各项业务工作,积极配合水利部、长江委和流域各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配合水利部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验收、二期工程的前期立项工作、水土保持监测财政项目实施以及大量的基础工作;在派员承担世行项目办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支持委水土保持局的相关工作;全力支援四川震灾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中,我站依靠监测成果为各省项目前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大大加快了地方项目前期工作进程,得到了各省的高度好评。今年,我站正积极争取将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转化项目列为水利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以促进监测工作服务生产,提升监测工作的地位。此外,我站还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审查、基础信息统计等方面,均提供决策咨询。
(四)加强技术创新,强化能力建设
为不断提升单位的技术实力和影响力,我站积极争取并参加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国标)、《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参编工作,并作为“水土保持三阶段技术规程”的参编单位,组织做好各项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GIS数据库字段结构编码设计》及《水土保持动态监测GIS数据库数据字段内容说明》,为实现对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系统化与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此外,还参加了全国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技术方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市场准入标准、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等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我站还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探索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包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探索渣场监测,目前正在同武汉大学合作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引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结合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第二轮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实施,开展高清晰影像监测技术、工程侵蚀监测技术研究、监测信息发布系统等专题研究工作,不断丰富水土流失监测的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和精度。
此外,我站充分利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技术评估资质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工作,为中心站稳定和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站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一)职能落实不够
由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流域监测机构定位和职能还不够明晰, “参与水土保持管理和协调工作”具体任务不明确,“指导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化建设”等职能的落实还缺少依托,制约着流域监测机构事业的发展。
(二)制度建设滞后
虽然我站在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监测资源整合、监测成果应用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规章制度,制约监测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经费缺乏保障
受到国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我站今后开展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项目和经费来源均存在着不确定性,如何保障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尽快完成本底数据库建设,都需要稳定的项目支撑。此外,随着监测数据的积累,数据库的运行维护工作量日益庞大,也需要一笔经常性的运行维护经费。
(四)技术亟待创新
在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面,如何提高遥感解译的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面,也需要不断改善监测手段和方法,以提高监测工作的社会公信度。

四、工作设想和建议

随着水土保持的事业发展来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作为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六大任务”,得到了国家和全社会的日益高度重视,监测工作正由起步阶段步入规范阶段。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定量分析和评价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宏观决策依据;立足为水土保持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支撑,突出监测工作在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科学研究、行业规范等方面的基础性地位,长期系统地开展下去;立足提高监测工作的管理化水平,加强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等等,都是当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承担的重要使命。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今后工作的设想和建议如下:
(1)进一步明确流域监测机构的职能和地位,强化监测管理职能,保持监测主业的发展。
(2)建立健全监测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监测技术管理制度、监测成果审查认定制度、监测数据应用管理制度等,不断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3)积极争取经费支持。要力争把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监测运行维护费纳入财政预算项目,确保监测工作的稳定开展。
(4)鼓励技术创新,结合项目实施不断改进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经验,并及时进行技术总结。
(5)扩大交流,加强培训,提高监测信息共享。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