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管理

2006年山西省淤地坝建设管理步入新阶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7-02-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6年,山西省各级业务管理部门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使全省淤地坝建设管理步入了现状潜力清楚明确、前期工作扎实充分、建设管理规范有序的新阶段。
  一、淤地坝工程建设取得新成就
  2006年,山西省共建成各类淤地坝229座,其中骨干坝59座,中型坝74座,小型坝96座。共完成土方784.24万m3,石方9.16万m3,混凝土1692.3m3。这些淤地坝的建成,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23.39km2、淤地565.99hm2、新增加拦泥能力3410.8万m3、促进退耕还林面积3395.94hm2,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山区的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现状及发展潜力基本摸清
  为真实掌握全省淤地坝的建设现状及发展潜力,使淤地坝的现状潜力清楚明确,2006年4月,山西省水利厅组织了五个调研组,对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山西全省黄河流域目前共建成各类淤地坝40089座,其中骨干坝780座,中型坝2202座,小型坝37107座,已拦蓄泥沙21亿t,建成沟坝地10.5万hm2;尚可新建淤地坝40385座,其中骨干坝7262座,中型坝7355座,小型坝25768座。
  三、前期工作滞后的局面正在扭转
  2006年,山西省不仅完成了已批复41条小流域坝系的1947座淤地坝(其中骨干坝499座,中型坝584座,小型坝864)的初步设计审查、批复工作。而且作为项目储备还编制完成了17条小流域坝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后续坝系工程计划的安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配套法规建设又有新举措
  2006年,山西省为规范淤地坝工程施工的招标投标活动,制定出台了《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除了一般性的招投标条款外,重点在招标公告发布地点、范围、内容,标段划分原则,每个标段施工队伍竞标数量,施工方的业绩、能力档案建立,评标专家库建立及专家抽取原则,施工队伍业绩评比等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为做好淤地坝工程安全事故与洪水险情灾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山西省于2006年还制定出台了《山西省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安全事故与险情灾情应急预案》,明确了全省淤地坝工程安全事故与洪水险情灾情应急处理中的工作原则、应急指挥机构与体系、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提高了处理淤地坝安全事故及险情、灾情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对淤地坝建设管理的难点问题实施新突破
  为了营造良好的淤地坝建设环境,使小流域坝系工程真正建设成为全省的高效精品工程,山西省曾以晋水保[2005]594号文发出了 《关于全面推行四项承诺,扎实搞好精品坝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全面推行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的承诺、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的承诺、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的承诺和落实工程管护的承诺等“四项承诺”。2006年,山西省积极组织各项目县编制完成了项目整合实施方案,并要求各项目市县在配套资金筹措、施工环境营造、管护责任落实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承诺。同时,省业务主管部门又积极与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联系,努力争取省级层面的资金整合和资金配套,目前已和省发改委以工代赈办商定,将在中阳和神池县进行资金整合,共同建设精品坝系;另外还争取到了省配套资金800万元。于幼军省长在听取了水利厅淤地坝调研的汇报后明确提出,今后山西省每年将拿出1.5亿到2.5亿元资金建设淤地坝。
  六、运行管护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
    2006年,山西省的淤地坝建设管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断创新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如盐湖区把淤地坝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建坝取土场整理为小公园,成为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为了让大家都爱护淤地坝,在小学开展了“我爱淤地坝”的征文活动,使学生从小就爱护淤地坝。临汾市针对 “护坝田”有人种、淤地坝没人管的现象,推出了靠“护坝田”租金雇人管护淤地坝的收支两条线办法。吉县把淤地坝建设与村镇供水相结合,淤地坝建成后归水管站管护,水管站利用淤地坝做水源供水,既壮大了水利经济,又落实了管护责任。
  (田安民   石生新)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