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管理

陕西省佳县7.27特大暴雨淤地坝作用及损毁情况调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11-0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佳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丘陵沟壑一副区,总土地面积202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880km2,全县辖20个乡镇,653个行政村,总人口27.4万人。2011年粮食总产量8247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 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建设淤地坝工程3957座,其中大型淤地坝201座,中型淤地坝1793座,小型淤地坝1963座,总库容10.38亿m3,其中拦泥库容8.52亿m3,淤积坝地4.6万亩,其中种植利用坝地3.9万亩,粮食总产量2760万公斤,产值5796万元。 佳县淤地坝按建设投资分,水利部门投资建设的493座(其中骨干坝32座),其他部门投资建设的207座,群众筹资或投劳建设的淤地坝3257座;按建设时间分,80年代以前建设的3157座,80年代至2000年建设的596座,本世纪建设的204座;2011年底,工程完好安全运行的1910座,带病运行的1042座,存在险情或安全隐患的1005座。 二、7.27特大暴雨及灾情 2012年7月27日至7月28日,佳县方塌、朱官寨、刘国具、佳芦镇等11个乡(镇)遭特大暴雨袭击,48小时内降雨量在225~259mm之间,此次特大暴雨造成大量农田、道路、通讯、电力、水利设施毁坏,有350座淤地坝不同程度损毁,其中大型淤地坝79座,中型淤地坝271座,有1934座淤地坝的3.2万亩坝地因拦蓄洪水绝收,粮食减产1920万公斤,坝地损失达4032万元。 三、典型淤地坝调查情况 据暴雨集中区的乡镇雨量站和佳芦河申家湾水文站观察资料分析,本次佳芦河区域内降雨量属200年一遇,而佳芦河的洪水只有50年一遇,在本次特大暴雨中,该流域上游的淤地坝在拦洪调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刘昌明、王光谦两院士和黄委、省市县有关领导专家都曾到现场查看过的方塌镇园则河、兴庄两座淤地坝调查结果表明,淤地坝在本次暴雨中的调洪拦沙作用十分显著。 园则河淤地坝位于方塌镇园则河村,佳芦河一级支流四合沟上游,该坝建于1975年,1989年进行了加固维修,枢纽工程由坝体和放水工程两大件组成,坝址以上控制面积16.3km2,总库容894万m3,其中拦泥库容796.7万m3,其功能是拦沙、调洪。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24.6m;放水工程位于大坝右岸,由卧管、涵洞、明渠组成,设计泄水能力0.42m3/s,为砂浆砌机砖结构,由园则河、马能峁等6个村委会管理运行。已拦蓄泥沙473.6万m3,淤积坝地756亩,淤泥面距坝顶8.4m。在“7.27”特大暴雨中,园则河淤地坝蓄水深2.7m,蓄水量136万m3,拦蓄泥沙15.2万m3。虽然该坝坝地绝收,但该坝的控制性调洪、拦沙效益显著,一方面拦蓄136万m3洪水,保护了下游4个行政村,1682人,13km的交通道路,34km通讯、电力线路、4座桥涵和2910亩农田安全;另一方面在一次拦淤15.2万m3泥沙的同时保护了坝内473.6万m3的泥沙和756亩坝地安全。该坝能在本次特大暴雨中安然无恙,主要是坝地生产效益好,群众管护的积极高,管护措施到位,有效保证了淤地坝安全运行。该坝自运行以来,就划出3亩坝地作为3名管护人员报酬,一直延续30多年没变。 兴庄淤地坝建设于1975年,位于佳芦河一级支流四合沟的支沟内,由坝体和放水工程两大件组成,控制面积6.3km2,总库容291万m3,其中拦泥库容253.8万m3,坝高22.5m,属均质土坝,放水建筑物位于大坝左岸,由卧管和涵洞两部分组成,设计泄水流量0.21m3/s,已拦蓄泥沙193.4万m3,淤积坝地313亩,淤泥面距坝高6.3m,由方塌镇兴庄村管理运行。“7.27”暴雨使兴庄淤地坝蓄水深达4.2m,蓄水量87.6万m3,拦蓄泥沙8.4万m3。该坝7月27日上午11时许,卧管开孔泄流,泄量0.2m3/s左右,28日早晨涵洞顶部水面形成漩涡,涵洞开始坍陷,村委会虽组成20多人进行抢险,但成效不佳,28日晚形成溃坝。该坝虽然坝体冲缺,但坝地完好,本次暴雨洪水带来的泥沙基本上都淤积在了坝地上。分析该坝水毁的主要原因:除超标准暴雨洪水外,主要是该坝放水工程运行40多年,年久失修,带病运行而造成的。 从园则河、兴庄淤地坝工程在7.27强降雨过程中的运行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强降雨造成坝地绝收,且部分淤地坝不同程度毁坏,但淤地坝控制性拦沙、调洪功能明显,据统计测算,在本次强降雨中,佳县淤地坝拦沙5100万m3左右,调洪7.4亿m3,保护人口11.2万人,耕地5.4万亩,交通道路94km,通讯、电力线路137km,效益达30多亿元。佳县淤地坝虽然在7.27特大暴雨中水毁严重,但其在防洪保安,拦蓄泥沙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黄委水保局 秦鸿儒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