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甘肃崆峒区着力培育梯田后续产业开发典型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4-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自2009年甘肃省实施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以来,崆峒区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566万元,新修梯田工程86处12万亩,配套硬化道路6条18公里,砂石路11条31公里,田间道路421条558公里,栽植水保林8000亩,种植人工草3500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在梯田建设中,崆峒区始终坚持把梯田建设作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将梯田建设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综合开发、示范带动的路子,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果品、地膜玉米、马铃薯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使梯田资源不断由规模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截止目前,全区在新修梯田点上定植标准化果园3万亩,推广旱作农业12万亩。梯田建设已成为崆峒区旱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上杨乡小岔村有154户750人,在全村实现梯田化后,有30户建起塑料大棚种植蔬菜、31户发展起了舍饲养牛,户均打水窖1眼,人均纯收入39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梯田+水窖+科技”的旱作农业发展路子;崆峒区已经在新修的梯田上建成了育苗、果园经济林、喷灌蔬菜、温棚等特色各异的农业示范园区6个;同时,坚持创新思路,抓点示范培养典型,积极探索建设与管理新机制,形成了崆峒镇榆树、西阳乡清明4000亩旱作农业推广模式;白水镇杏林和大秦乡西九—大张4000亩梯田果园。
    花所乡依托崆峒区水保局2012年在该乡苏陈村实施的梯田建设工程项目,于2012年10月引进注册成立了“金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现有固定资产200万元。该合作社在整修好的梯田上栽植苹果、核桃、花椒等经济林1700余亩,同时以沟边生态林为基础,发展林下养鸡。合作社目前已投资100余万元。花所乡人民政府出资30多万,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通电2.3公里,通水1.4公里,修供水墩18个,道路整修3.2公里,道路铺沙2.6公里。该合作社通过企业加农户的大户承包经营的土地流转方式,和群众一次性签订了十六年的土地流转合同。同时合作社对已栽植的果园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先后投资70万元进行果树修剪、除草、施肥、腹膜、土壤改良。树下套种间作中草药,现已种植桔梗等中草药500余亩,种植高精绿化苗木油松100亩、樟子松50亩,育红叶杨10000株。发展生态养羊,修建简易羊舍400平方米,开发林下养殖业,建成简易鸡舍500平方米,购买农机具3台,建设办公室1000平方米。合作社通过统一组织标准化生产,可有效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使农产品销售的附加值得到显著提高。使企业、农民在经济效益上真正达到“双赢”。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直接受益群众已达126户,共计538人,参与在合作社务工群众人均年经济收入可达2.5万元,合作社成员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合作社规模扩大,受益范围进一步拓宽,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群众,开创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甘肃绿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分别承包了安国乡土桥村2010年实施的梯田3500、柳湖乡永红村2011年实施的梯田4200亩,承包期自2012年1月至2029年12月共计18年。以“梯田+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分别建设3000亩、4200亩果园示范点两处,同时在果园套种了黄芪、板蓝根中药材。树立了崆峒区集梯田建设、土地流转及果园建设的新典型,为全区今后开展梯田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创建了模式。
    崆峒区水保局 郑全楼供稿  甘肃省水保局组宣科编辑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