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地增绿 为农民增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5-1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陇西县以大规模兴建的梯田为平台,加快培植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业, 使梯田经济效益最大化,初步建立了“政府扶持、大户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的产业发展新机制,梯田经济林果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今春以来,陇西县水土保持局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实施,通过企业带动、大户承包,实现了土地合理流转,产业规模经营。在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区域内的渭阳、权家湾、通安驿、马河、福星等乡镇栽植优质核桃苗木11万株, 软儿梨苗木3万株,建成林果基地6000亩,其中核桃基地5000亩,软儿梨1000亩。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环境。陇西县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产业,重点做到了“三抓”:一是抓宣传。结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实施,在重点项目区域的渭阳、宏伟、通安驿、马河等乡镇,县水土保持局包乡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深入村组召开群众会、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不断提高了农民群众对核桃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抓规划。根据不同林果产业对气候、土壤、水肥的要求,科学布局,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在渭阳、权家湾、通安驿、永吉、福星等乡镇建成千亩以上核桃示范点3个、500亩示范点4个;在马河镇清泉村建成千亩软儿梨示范点1个。三是抓示范。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自发发展林果业。鸿运集团公司在渭阳乡本驮村千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中,优先吸收土地流转户和全村“双联户”在基地务工,参与栽植、浇水、管护工作。在基地带动下,目前已有10多户农户由公司免费提供苗木自发栽种核桃树50亩,3000株。
二是“引”“扶”兼顾,积聚社会资金。在资金筹措上,陇西县不仅依靠水保、林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而且积级引导、鼓励和扶持各种所有制、股份合作制等多元投资主体发展林果产业。对没有项目支撑的,县财政列支3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对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区内流转土地发展林果业的大户,县水保部门在栽植验收合格后,对苗木资金进行全额补助;对项目区内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种植的,苗木则由水保部门统一采购后投放到农户手中,由乡村组织,合作社成员自行按规范标准在自家承包地中种植。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陇西县抢抓机遇通过大规模兴修高标准梯田,为农业特色产业和经济林果业发展搭建了基础平台,同时又组织引导促进土地合理流转,通过企业带动和大户承包,实现了经济林果业的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6000亩。今年鸿运集团公司与渭阳乡本驮村74户群众签订了为期13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千亩优质核桃基地。
陇西县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林果产业,既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让大地增绿,又带动群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了增收致富的目的,真正实现了生态好转、农民致富、经济发展的“多赢”。
定西市水土保持局 王敦民供稿,省水保局组宣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