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高烧”面前呈现强大“免疫力”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8-2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烈日炎炎,酷暑连绵,自7月以来,地处赣江源头的石城县连续出现超历史高温少雨天气,河流水库水位持续下降,部份小溪小河已经断流,水库水位接近死库容,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困境,旱情肆掠。然而,近日笔者从石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琴江河项目区治理效益评估调查工作组获悉:经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区域农业生产似乎并无大碍,全县自1993年以来开工治理的34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小流域内的63条小溪无一断流,上万个泉眼仍在冒水,多数山塘水库水位维持在正常可灌溉水位,早稻已喜获丰收,80%以上的二晚农田,在无旱情威胁的情况下全部种上了水稻,目前,禾苗生长旺盛长势喜人,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彰显了强大的抗旱减灾能力。
    一、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用,建立乔灌草多层植物覆盖群落,拦蓄坡面径流。水土保持的功效之一就是在水土流失坡面通过合理布设工程措施截短坡长,减缓坡面径流冲刷力,层层拦蓄径流,增强山地湿度,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辅之以生物措施,达到保水保土,从而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之功效。石城县在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乔、灌、草,拦、蓄、灌统筹兼顾,多年来,在各小流域区合理布设修筑水平竹节沟4712.96km,种灌草740.2hm2,形成工程拦挡与生物拦挡两道防线,把坡面径流全部拦蓄在山上形成内渗,既蓄住了水又拦住了土和肥份,改善了山间土壤湿度,加快了林木生长速度,使水土流失区在短期内达到全面覆盖。据调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琴江河项目区的许坊小流域,通过在水土流失坡面沿山等高开挖竹节沟和种灌草,实现当年种植当年全覆盖,形成一道道绿色紧箍咒,把径流和泥土紧紧箍扎在坡面,林木因水和肥分足了,3年的生长速度超过以前13年的速度,山间乔灌草生长起来后大大提升了拦蓄能力,山间土壤含水能力和含水量大幅增长,小流域内许多多年干涸的泉眼而今又冒出了水花,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又反过来为乔灌草的旺盛生长提供了水分和养分,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据观测,通过合理布设修建坡面水系工程,小流域内径流系数下降26.7%,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9.6%,年增涵蓄水源431.09万方,年保土量33.62万吨,减沙率为77.2%,在今年的特大旱情面前,许访小流域各项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体现了强大的抗旱减灾能力,小流域区内农业生产基本无大碍。
    二、坚持排导与拦蓄相结合,在水土流失区科学布设小型水利水土保持工程,蓄积雨季水流,变“害”为“宝”。为减轻雨水径流对地表的冲刷力,从而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危害,石城县在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中,采取拦挡与排导工程相结合,拦沙与蓄水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在坡面根据径流量多少,合理布设了成千上万条排水沟和导洪渠,在排水沟和导洪渠末端修筑蓄水池、小山塘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把雨季不能内渗的径流,由排导工程导入蓄水池和小山塘存蓄,待旱季时回流利用,通过合理布设排导系统,合理分流了径流,减缓了冲刷力,延长了径流汇流时间,削减了洪峰的流量。据调查,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石城县琴江河项目区的坝口小流域,通过合理修建排水沟和导流渠382.6km,大大小小蓄水池和小山塘136座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使流域区径流系数下降了20.9%,蓄水率达41.1%,年增蓄水量达491万余方,在今年的特大旱情面前,这些排导系统和蓄水池、小山塘等为坝口小流域区内的耕地和经果林抗旱保墒立下了汗马功劳,小流域内的群众齐夸小流域治理真正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
    三、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全面实行封禁管护,建立强悍生态屏障,提高防灾减灾功效。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是一项事半功倍而科学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石城县在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琴江河项目时,通过合理规划,把离乡镇村居民集居地较远的区域全部规划为封禁治理区,这些区域因离人口集居地较远,不易受到人为因素破坏,通过补植然后采取强有力的封禁管护措施,在不会受到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林草植被恢复快,治理效益见效快。据调查,石城县自1993年以来,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先后实施封禁治理21811hm2,聘请护林员110名,拔付管护工资670余万元,通过采取强有力的封禁管护,治理区林草植被得到迅速恢复,林相结构趋于合理,植被覆盖率提高了54%,活立木蓄积量增长了18.2%,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3.3%,为治理区群众建立了一个永不干涸的绿色水库,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今年的特大旱情面前,这些天然的绿色水库为治理区群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命水”。
    石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高烧”面前表现出了强大的“免疫力”,用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和铁的事例证明了,水土保持是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的强有力手段,是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
    江西省石城县水土保持局  何庆九供稿  黄晓华审核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