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敢叫“沙漠”变绿洲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8-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特殊的地质条件和诸多人为因素导致兴国曾水土流失世界罕见,被中外专家称为“江南沙漠”。经实地调查显示,1980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899.07km2,占县域面积的59%,占山地面积的84.8%,全县山地植被覆盖度只有28.8%。1980年水电部将塘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列为部管综合治理试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1983年起至今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治理县。
    30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65.1km2,修建各类小型水保民生工程1180处(座),开挖竹节水平沟3430.6 km,完成土石方量3172.7万m3。群众投劳7571.1万个工日。累计投资38353.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317万元,地方配套1504.7万元,群众投入和投劳折款30530.72万元。建沼气池4.9万个,推广省柴灶、节煤炉灶11.33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35万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申报率100%、实施率97%、验收率97%。
    30年,山变绿。全县山地植被覆盖率由1980年的28.8%上升到2012年的82%。水变清。到2012年底,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至758.37km2。田变肥。粮食单产由1982年的每亩286公斤提高至2012年的354公斤。农民变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121.1元提高至2012年的4476元。产业调优。至2012年,全县油茶面积达57.3万亩,脐橙面积8.6万亩,茶叶面积1.05万亩,各类花卉苗木1.2万亩。
    30年,兴国2000年被财政部、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2003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县”,2004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县”。2001年评为“全省水土保持先进集体”,2002年、2009年评为“全省水利科技先进集体”,2006年评为“全省水保执法先进单位”。涌现了两位全国劳动模范和两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位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67条小流域达到国家一级验收标准,其中塘背、崇贤、方太、江背、松山等5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南方花岗岩剧烈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成果”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其治理技术和措施被国家科委确定为“九五”期间科技推广项目,在我国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得到成功推广和应用。2013年2月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成为全国第三,中国南方第一个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兴国县水土保持局 供稿  谢运源 审核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