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荆楚网:秭归县曲溪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后,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与库区水土保持的相得益彰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9-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荆楚网消息(记者周三春  通讯员邵志杰、王沫、周祖新)三峡库区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县,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工程(“长治”工程),20多年来,该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6平方公里,占该县国土总面积65%,惠及全县80%以上乡村。9月25日下午,记者一行在该县了解到,通过“长治”契机该县加强基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因为治理水土流失,我们将地改种茶叶、用材林,收入反而翻了一番多!”25日下午,秭归县茅坪镇长岭村书记韩庆国指着身后一片片茂盛的茶园讲到。
  长岭村所在的曲溪小流域涉及3个村25.26平方公里土地,涉及人口9854人。记者看到,起伏的山峦之间,茶树葱茏整齐划一,茶园统一使用喷灌,相隔不远便有一个小型蓄水池。
  韩庆国讲到,他们村的土地2004年以前基本都是荒坡,种点红薯、花生、黄豆,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长岭村响应上级要求开展"植物篱+经济林"治理模式,种上茶叶和用材林,人均收入现在达到了3000多元。
  秭归县兰陵溪小流域水土经过“长治”工程治理后,呈现出“山顶林地带帽,山间果树缠腰,山脚茶叶成园,沟路配套渠相连”的新景象。
  秭归县副县长王耀群介绍,该县经济发展力求与水土保持相结合互补。在小流域治理中,采取公用大水池、管道、喷灌设施政府投资,小型蓄水池以奖代补鼓励农户自建的模式,并给农户明确小水池产权、管理和使用权。库渠相连、渠池相通、管网配套、园中建池、田间蓄水。这样一来形成了完整的农业用水灌溉体系,既有效地减少了水、土、肥的流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推动了农村生态家园建设。
  记者了解到,该县的王家桥、夫子头、界垭等一批小流域治理区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表彰为“全国十百千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小流域”;秭归县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数据显示,经过20多年治理,秭归县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12.7%上升到6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1.92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5.18%,治理效益惠及全县近百个村、60%以上的农村人口,水土流失侵蚀模数由1983年的6127吨/ 平方公里年下降到2010年的2351吨/平方公里年,治理的荒坡荒地安置三峡库区农村移民达4万多人。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