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甘肃合水县关注民生水保 大力推进水保民生工程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4-04-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合水县传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的水保接力优良传统,狠抓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固城项目区建设,努力寻求新突破、打造新亮点、实现新跨越,谱写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一永续前行出新政
    为保持生态优势这个来之不易的重要优势,2014年,合水县确立“绿色崛起、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从目标任务、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方面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要求,继续将水土保持作为县委县政府一项重要工作。从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体系、依法划定水土流失两大区域、加强预防监督和封禁管护、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完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建设六大方面明确新时期的目标任务,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水保生态修复工程、民生水保工程、农村水环境整治、落实“三同时”制度、水保精品小流域、水保生态科技示范园、水土流失监测等八大方面推进工程建设,从整合相关资金、征收水保规费等方面增加水保投入。新的政策的制定,为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二创新模式出新策
    合水县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效益优先,以小流域为单元,划分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探索出一套综合治理的“五大模式”,进行了广泛推广和运用。
    近年来,随着山地条件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群众愿望的变化以及水保生态建设新的形势要求,合水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理念、与时俱进,创造了新时期新阶段水土保持特色的防治新措施:一是等高水平沟整地技术。同时,按照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生态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治理路径,采取“水平沟+灌木+混交林”的治理方案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二是鱼鳞坑技术。水保造林采用小鱼鳞坑整地,沿等高线布设,鱼鳞坑上下两行呈“品”字形排列。鱼鳞坑采用全拦全蓄应用型式,要求坡面径流,在沟(坑)内全部容纳入渗鱼鳞坑长径0.6m,短径0.4m,坑深0.5m,内坡比1:0.5,外坡为自然溜坡。较原来的水平沟开挖更省成本,更能减少开挖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大力发展集“拦沙、蓄水、抗旱、减灾”的民生水保小型工程,让项目区的百姓在小流域治理中得更多的实惠好处。
    三 “项目建设”出新招
    2014年, 将打造生态观光体验型小流域。以药王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打造药王沟小流域“一园一带”升级版的生态观光体验型小流域,将水保生态观光园、水保生态体验园和观赏水保林示范带统筹综合建设,并将之列入县第一个水土保持生态旅游休闲景点。
    打造含田小流域实践基地。以实施含田小流域建设工程为契机,在含田水保生态示范园大力营造生态水保林、创建景观水保林、提升经果林、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坡面径流监测小区等,努力将该示范园打造成为“水保生态、水保产业、水保文化、水保科普”的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三角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按照“治山、治水、治污,种树、种果、种草,绿化、美化、亮化”的基本路径,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山、水、田、林、路、草、能、居、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将流域内建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清洁型生态系统,让流域呈现“生态、清洁、环保、节能、富裕、休闲”之特色,形成人水和谐、风光秀美的流域新景象。
    四项目建设出新效
    近年来,合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继续弘扬“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善于总结、不断进取”的团队精神,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固城川项目区建设为重点,实施了北沟,柳叶川等五条小流域建设工程,直接造福群众,实现了山林更绿、村庄更美、百姓更富、农村生产生活设施的综合效益发挥得更好的目标。
    发展水保生态,为大地添绿。突出生态效益,在流失山地大力营造水保林,换来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2014年,在北沟水保项目区种植水保林草728.5公顷,封禁治理881.5公顷,不仅增绿了大地,更优化了林相结构,让单一的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逐步转变,使北沟流域景色更美。
    发展水保产业,为百姓添富。重视经济效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水保,引导民间资本,培植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使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发展水保民生,为生产添翼。关注民生水保,大力推进水保民生工程建设,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社会效益和民众认可度。
    甘肃合水县水保局  贺玲梅供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科技信息处编辑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