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辽宁省兴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大旱之年减灾效益明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4-08-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辽宁省兴城市头道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从山上到山脚、从沟头到沟道,采取步步设防、梯级拦蓄等措施,形成了以“坡面——建鱼鳞坑、竹节壕、果树台田;沟壑——筑谷坊、沉沙池;沟道——设拦蓄坝的梯级蓄水、美化、靓化”为特点的新型综合治理模式。经过13年的自上而下的连续治理,共修建蓄水工程——梯式拦蓄坝54座、桥坝结合拦蓄坝11座、地下截潜1160米,修建石渠1000米,总坝长达到1650米,共拦蓄地表水18万立方米,保障了5公里沟道两侧的6万株果树、1500亩耕地灌溉用水。在今年极端干旱天气情况下,水库干涸、小河流断流,更加凸显出其涵养水源、抗旱减灾保民生的优势。
    今年,兴城市出现了本地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天气,截至8月16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仅175.3毫米,相比往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减少八成。据不完全统计,三道沟乡仅绝收面积就在1万亩以上,在干旱灾情如此严重情况下,实施了13年水保工程的治理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这次特大旱灾中,该水保综合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天然水库”的蓄水功效。初步估计,年初蓄水有效保障了400亩耕地用水(其中,玉米250亩、地瓜150亩)、3万株梨树的不减产、3万株梨树少减收。按照玉米、地瓜增产1000斤/亩(治理区周边玉米、地瓜、果树多已绝收),梨树增产10斤/株,玉米、地瓜、梨均为1元/斤的保守估算,今年预计农产品增收1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辽宁省水利厅兴城市基层服务组抗旱救灾下山时,村民杨成林看到带领大家修建水保工程的兴城市水土保持局局长王福禄,激动地讲:“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干旱的年景,周边不少地方都绝收了,多亏了咱这水保工程啊。”杨大爷朴实的话道出了头道沟村老百姓对水保工程赞许的心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罕见的旱情下兴城市水保工程在抗旱减灾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益,并再一次用活生生的事实印证了三道沟小流域水保工程建成初期村民自发张贴的宣传标语内容——“沟道治理是造福后代,荫及子孙的民生工程”。
    辽宁省水土保持局  韩 冰  葫芦岛日报社  李吉明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