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甘肃省天水市完成坡耕地专项调查摸底工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4-10-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今后梯田建设工作,有序推动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健康稳步发展,近期,天水市水土保持局以(天市水保发〔2014〕26号)《关于对全市宜修坡耕地现状调查摸底的通知》和(天市水保发〔2014〕3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核对完善全市宜修坡耕地现状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对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
    各县区水土保持局在接到通知后,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调查组,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历时二十多天,深入辖区乡镇、村组,通过逐山、逐梁、逐坡、逐湾现场踏勘和召开乡镇、村组专题会议等形式,对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数量和分布情况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取得了详实的调查成果。一是对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汇总。对相对集中的坡耕地按照<50亩、50-100亩、100-300亩、300-500亩、>500亩进行详实的登记、造册和建档;二是摸清了全市梯田化建设现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截止目前,全市现有耕地727.28万亩,已累计兴修梯田379.8万亩,占宜修梯田坡耕地73.96%,全市已有39个乡镇的898个村基本实现了耕地梯田化。其中,张家川县已有12个乡镇的218个村基本实现了耕地梯田化,梯田化程度达到了92.6%,成为全市梯田化程度最高的县。三是准确掌握了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的分布特征。近年来,天水梯田建设发展迅猛,全市坡度较缓、近村、靠路的坡耕地已基本修完,现有133.7万亩宜修梯田坡耕地,重点分布在全市75个乡镇1535个村,存在着“分布零散,不成规模,坡度较陡,地形破碎,交通不便”等制约因素,增加了梯田建设的实施难度。四是借助“3S”技术—RegionManager 5.5水土保持专业地理信息软件编制完成“全市500亩以上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分布图”,初步建立起了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数字化图形和数据库,便于进行宏观电子数据库管理。
    这次调查,摸清了宜修坡耕地现状,为天水市调整部署各县区梯田建设年度任务,转变施工组织形式,进一步加快梯田化市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梯田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也为下一步全市水土保持工作逐步由以梯田建设为主,向小流域综合治理转变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天水市水土保持局治理科康贵良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