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加强矿区水保治理 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4-12-1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准格尔旗永利煤矿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忘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该煤矿位于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铧尖村,始建于1993年,井田面积3.36平方公里。多年来,煤矿不仅注重发展生产,而且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依据《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并制订了矿区生态建设方案,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环境保护档案。对排土场平台及边坡、办公区、进矿道路等区域等进行了高标准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治理成效。
截至2014年11月,共完成平台覆土和绿化面积3375亩,所选草树种为油松、樟子松、沙棘、柠条、枸杞、沙打旺、紫花苜蓿等,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沙打旺893亩;排土场边坡实施沙柳网格457.5亩,网格中间栽植了沙棘,并播撒了沙打旺、紫花苜蓿、柠条、油菜种子。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彻底控制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为了让林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能够给当地农牧民提供免费的饲草料,煤矿每年在附近高价买水灌溉,大面积的人工草地长势良好(根据实地测算,每亩草地约产500斤草料,每年可产168.7万斤),吸引附近村民纷纷前来收割牧草,满足了附近1000多只羊、200多头猪的饲料,每年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50万元,为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在覆土较厚且土质较好的平台种植玉米、向日葵、瓜果、蔬菜等63亩,为煤矿工人提供了大量新鲜蔬菜和瓜果,节省支出。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尤其是种植经济林、优质牧草,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重建了生态系统、提高了植被盖度,而且为矿区拓宽了产业渠道。除煤炭开采业外,新增了种植业、草产业、林果业和养殖业,为当地农牧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农牧民与煤矿的矛盾,促进了矿区的和谐发展,真正达到了“治一方水土,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的。其治理模式为同类地区、矿区起到了典型示范效应。
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局 张强 孙海军 供稿
截至2014年11月,共完成平台覆土和绿化面积3375亩,所选草树种为油松、樟子松、沙棘、柠条、枸杞、沙打旺、紫花苜蓿等,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沙打旺893亩;排土场边坡实施沙柳网格457.5亩,网格中间栽植了沙棘,并播撒了沙打旺、紫花苜蓿、柠条、油菜种子。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彻底控制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为了让林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能够给当地农牧民提供免费的饲草料,煤矿每年在附近高价买水灌溉,大面积的人工草地长势良好(根据实地测算,每亩草地约产500斤草料,每年可产168.7万斤),吸引附近村民纷纷前来收割牧草,满足了附近1000多只羊、200多头猪的饲料,每年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50万元,为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在覆土较厚且土质较好的平台种植玉米、向日葵、瓜果、蔬菜等63亩,为煤矿工人提供了大量新鲜蔬菜和瓜果,节省支出。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尤其是种植经济林、优质牧草,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重建了生态系统、提高了植被盖度,而且为矿区拓宽了产业渠道。除煤炭开采业外,新增了种植业、草产业、林果业和养殖业,为当地农牧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农牧民与煤矿的矛盾,促进了矿区的和谐发展,真正达到了“治一方水土,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的。其治理模式为同类地区、矿区起到了典型示范效应。
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局 张强 孙海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