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福建省安溪开拓创新狠抓落实 扎实推进生态安溪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2-1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4年,安溪县水土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机融入森林县城、生态县建设、文明县城的创建工作中。一年来,全县启动实施了一批国家、省市重点治理项目工程,高效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万亩(其中水土保持部门争取上级资金47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万亩)。


实施项目带动成显著

    一是主动参与实施莆永高速(安溪段)两侧茶山生态修复建设。按照安溪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莆永高速两侧茶山生态修复的部署要求,县水土办迅速行动,结合坡耕地治理项目,整合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实施莆永高速感德段两侧茶园水土流失治理,目前已在该区域种植黄花菜等护梗植物3000多亩,实施“三跑”(跑水、跑土、跑肥)茶园改造近1100亩。
    二是有效推动生态茶园的建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充分宣传造势,推广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优惠政策和明星典型。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统筹治理项目,打包向社会招商,特别是面向规模以上企业和各级茶叶示范合作社开展推广;结合茶园土地流转,引导茶企回乡建设生态茶园;全方位提供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定期提供技术培训。今年共引进35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生态茶园建设。
    三是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创新突破。按照安溪县高县长的指示要求,县水土办通过宣传发动,筛选企业人士由民间资本创建城区建筑废渣处理厂。该厂已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完成6条建筑泥浆和建筑废土渣处理生产线建设,并于2014年10月投入生产运行,预计年可处理建筑废渣200多万吨。城区建筑废渣处理厂的建设,填补了全县建筑废渣尤其是建筑泥浆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的空白,实现化害为利,标本并治。二是项目资金突破。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实施年治理万亩茶山的四年规划,每年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000万元。三是新增土地突破。推动治理规划与小城镇建设相融合,主动与园区建设衔接,结合省重点乡镇治理项目,实施官桥镇塘垅崩岗治理工程,投入治理资金40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资金30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工业用地200亩,有效缓解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四是保护农田突破。通过实施龙涓培福崩岗治理工程,有效保护崩岗侵蚀区下游100多亩农田不受水土流失危害,使20多亩农田得以复耕。与此同时,县水土办还整合治理资金1060万元,实施龙门金狮、蓬莱彭格、虎邱湖东、尚卿黄岭等4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有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形象和品位。


水土保持宣传展露风采

    2014年,县水土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年来,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东南早报、安溪报、安溪有线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情况100多次;利用短信彩信平台向手机用户群发水土保持宣传标语及水保宣传彩图3万多条幅;在重点区域设户外广告牌30多块,印发宣传资料5万多份,刊发简报11期,印发“水保杯”征文赛作品选《呵护一方水土,共建生态安溪》五万多册。
    据不完全统计,安溪县2014年组织2.5万多人次中小学生,前往青少年实践基地---慈山农中,参观水土保持图片展览和水土流失模拟径流场;组织水土保持基点学校5000多人次的学生,参观“水土保持科教展示馆”;到各学校分发水土保持宣传单50000多份;举办各种水土保持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达近1万人次。2014年,县水土保持科教展示馆被列为福建农林大学、泉州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被泉州市科协、市教育局列为泉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通过广泛深度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强化茶乡人民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促进广大公民自觉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让广大公众更加了解,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服务生态、造福民生的伟大工程。


预防监督工作新突破

    2014年,安溪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做到严格规范审批程序,严抓“一案三同时”制度落实,全面推进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验收和监督等工作。抽调专门人员协同国土、环保、水利、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水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查处破坏水环境行为。一年来,共检查各类生产建设项目122个,审批生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2个,验收水土保持设施18 个,查处涉及水土保持违法案件35起,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1855.3万元,防治面积3250亩,有效地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
    福建省水利厅水保处   安溪水土办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