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乐都区撬动民间资本投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10-1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了加快乐都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水土保持事业,以采取承包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招募有志之士参与荒山治理。
乐都区先后出现9户承包荒山大户,其中2户承包面积达6200多亩。典型例子如海东市高庙镇新盛村山红百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乐都区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典范,项目区位于高庙镇新盛村北山,治理开发以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引导周边村民参与荒山治理,所拍卖4500亩荒山,现已开发种植近2000亩。该项目区自2003年拍卖治理至今,国家投资500多万元,个人投资700多万元。在区水利局帮助引水上山后,合作社根据项目规划和发展要求,进行管网配套和喷灌配套,开挖水平阶、鱼鳞坑进行种植林木,经济林主要以樱桃、核桃、山杏、梨为主,生态林以杨树、祁连云杉、旱柳、柠条等乔灌木为主,还栽种了玫瑰、沙枣、莲翘等品种的观赏树木,通过几年的治理,生态面貌已初显成效,实现了道路绿荫化,荒坡地果园化,山坡地灌木成林,沟谷地林木成行,形成了以种植、养殖、旅游为一体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观,景象一新。
青海省水保局 李琦
乐都区先后出现9户承包荒山大户,其中2户承包面积达6200多亩。典型例子如海东市高庙镇新盛村山红百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乐都区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典范,项目区位于高庙镇新盛村北山,治理开发以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引导周边村民参与荒山治理,所拍卖4500亩荒山,现已开发种植近2000亩。该项目区自2003年拍卖治理至今,国家投资500多万元,个人投资700多万元。在区水利局帮助引水上山后,合作社根据项目规划和发展要求,进行管网配套和喷灌配套,开挖水平阶、鱼鳞坑进行种植林木,经济林主要以樱桃、核桃、山杏、梨为主,生态林以杨树、祁连云杉、旱柳、柠条等乔灌木为主,还栽种了玫瑰、沙枣、莲翘等品种的观赏树木,通过几年的治理,生态面貌已初显成效,实现了道路绿荫化,荒坡地果园化,山坡地灌木成林,沟谷地林木成行,形成了以种植、养殖、旅游为一体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观,景象一新。
青海省水保局 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