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重庆巫山县巧施水保治理为当地农民铺就致富路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6-10-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巫山县地处渝东门户,是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动迁移民9万人,也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近年来,巫山县不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投入各类资金1.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46平方公里。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当地农民铺就致富路。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确保水保工程治理有方向
    围绕打造“巫山国家公园”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山水林田路村景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规模治理、效益优先的原则。利用实施生态屏障区水保项目,整合资金1200万元,在长江、大宁河沿线推行立体治理模式。低山带区种植脆李、柑橘等经果林,中高山带种植黄栌、柏树等屏障林。实施增绿补绿,全面消除“断带”和“天窗”。农村丘陵地带实行以“坡改梯”为重点、耕作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上部中药材、烤烟带帽,中部经济林缠身,下部高产蔬菜垫底”的治理模式,突出生态清洁型和生态经济型2个主攻方向。
    二、以“双轮驱动”为动力,确保水保工程资金有保障
    (一)政府主导积极向上争资。按照“书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强化“大水保”观念,采取水利、农业、烟草、林业、国土等部门联动形式,积极整合小农水、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三峡后续、国土整治、烟叶生产扶持等项目,“十二五”期间共争取各类财政资金9600万元。
    (二)招商引资面向市场挖潜。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市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水土保持治理。如巫山县裕兴达农业开发公司在铜鼓镇流转土地2000余亩,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并栽种葡萄,现已实现年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周围农民实现年均收入2.8万元。巫山县香桃沅农业开发公司在双龙镇实施“坡改梯”治理500余亩,采用“公司+农户”形式栽种猕猴桃,今年全部挂果,按照去年市场行情预算,公司将实现产值1200万元,农户实现年收入2万余元。
    三、以“综合治理”为抓手,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有成效
    (一)抓农发水保项目治理。实施两坪、巫峡、培石等乡镇农发项目5期,完成总投资146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1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8100亩,经果林5100亩,封禁治理1.94万亩,保土耕作1.77万亩。
    (二)抓石漠化项目治理。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达20平方公里,并将项目实施与扶持农业产业大户相结合。既便于项目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又有利于集约化产业模式耕作,减少水土流失。
    (三)抓坡耕地项目治理。治理坡耕水土流失面积4.67平方公里,其中土坎梯田5753亩,石坎梯田1389亩。巫峡镇文峰片区、双龙镇花竹片区、官渡镇阳坝片区利用坡耕地治理,成功申报为市级农业综合示范开发项目。
    四、以“脱贫致富”为核心,确保水保治理农民有效益
    (一)与经果林种植相结合,建致富样板。以农发水保治理为依托,大力引导移民通过种植脆李发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前仅曲尺乡就打造特色脆李基地50余个,发展脆李经营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100家、农户300家,2015年实现农户人均收入4万余元。同时,该乡由移民信访的“地雷乡”变为经济发展的“花果山”,2014年成功创建“中国脆李之乡”。
    (二)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铺致富门路。实施大昌镇光明村荒山石漠化治理,通过侧土配方打造1000亩湿地花卉园,栽种郁金香30余种、牡丹10余种、菊花20余种。自2014年春季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发展乡村农家乐32家,解决当地贫困户100余人就业。2015年光明村因吃上“旅游饭”有128人脱贫。
    (三)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打致富通道。在进行水土保持治理的同时,将农村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巫峡镇桂花村实施石漠化治理,建设梯田3571亩,配套完成水池、排水沟、便道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后,土地实现增值,多家农业开发企业与当地群众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群众人均年增收4600元。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