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保持水土修复生态 建设美丽怡然资阳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7-03-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四川省资阳市地处四川盆中丘陵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851平方公里(不含简阳),占国土总面积的49.6%。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的进程。
    长期以来,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政策。工作中,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水土保持法法规宣传贯彻,积极推进全国水土保持国策教育进党校资阳试点,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三同时” 制度;坚持以水土保持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创新、探索公共服务社会化投资机制和建管体制,大力开展以坡耕地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水土保持工作斐然。
    近几年来,全市争取国省和完成城乡各类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13.64亿元,新增治理水土流失553平方公里,修复生态面积1.38万公顷,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 133 个。治理区生态修复率达到95%,水土流失量减少70%、林草覆盖率提高到40%。资阳市水务局连续几年都被评为全省水土保持先进单位。水利部、省水利厅肯定,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强化国策宣传教育 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紧紧抓住“3•1” 、“12•1”水土保持法规施行日、周、月等契机,深入街道、学校等地,通过培训会、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征文比赛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将《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通知》、《水土保持法规文件汇编》、《宣传画图解》等资料印制向社会广泛发送。在城市主要街道口、高速路进出口收费站等地LED滚动标语宣传。在多个媒体平台发表宣传文章,受到舆论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起到了非常好的水土保持宣传效果。
    全市各级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社会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做到了水土保持法“进党委、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项目”,实现水土保持观念入脑入心入行,各级各部门干部、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全民防治水土流失、共建生态文明的合力。

    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生态环境得以逐步修复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坚持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工作抓手,强化预防保护、生态修复 “两手抓”,依法对扰动地表、损坏地貌植被和土石方开挖、填筑、转运、堆存的生产建设项目严格管理,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及“三同时”制度。
    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城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由过去的“三跑土”(跑水、跑土、跑肥)变成“三保土”(保水、保土、保肥),老百姓得到实惠,政府得到环境和资源,群众社会满意。

    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打造丘区现代农业典范

    近年来,通过积极竞争立项,我市丹山、保和、福周等小流域先后被国家纳入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试点中,按照“水保建基地,业主壮产业”思路,创建了“政府+合作社+产业龙头” 的公共服务社会化治理模式和群众“参与式”管理、村委会“一事一议”机制,引进企业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在坡耕地治理同时,跟进产业结构调整,集约化规模经营,成片集中种植,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通过“一年试点、两年示范、三年推广”,逐步探索出了川中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路子。不仅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又实现了农业增效,群众增收。其经验和做法在甘肃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会和全国水土保持视频会上交流,受到水利部大会表扬和充分肯定。

    创新水土保持投入机制 探索创建丘陵区治理模式

    面对资阳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化的客观现状和历史老账,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严格依照法规、大胆用活政策、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出川中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治理的参与型供给、合作型供给、主导型供给和生态补偿型等四种治理模式,四种模式的互补实施有效的破解了财政投入不足与社会公众对生态产品日益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成功建成了雁江丹山国家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乐至乐黄小流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级示范区、安岳县龙台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等,其经验在全国、全省水土保持现场推进会上交流推广。《资阳市公共服务社会化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在《中国水利》杂志中“特别关注”栏目推出,“资阳经验”得到了水利部党组的充分肯定。

    搞好城市水保生态修复 推进资阳海绵城市发展

    积极探索推行使用有利于保水、保土、保生态的透水性、生态性铺新装材料和新工艺、新技术,开展城市项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及生态湿地建设。实施城市土石方、建渣综合调配利用,扬尘控制管理、雨洪收集处理等措施,确保了项目建设区人均占有绿地和透水铺装面积达到12平方米。启动山体 “裸崖还绿工程”,对“资三路”等工程20余个开挖山体首次引进铸铅挂网、塑网客土回填新技术,将高阳马、黑麦等十分抗旱四季常青的植物草籽,用高压泵喷洒粘附在裸露坡面取得成功。在内资遂等高速公路路堤、路堑边坡栽播合欢、花木兰等植物,既防治了水土流失,又在很短时间达到了固土绿化、美化的良好效果。
    目前,全市已成功建成九曲河城区生态湿地、遂资眉高速公路、加多宝产业园、江南花都房产等20个市级城市水保生态示范区(路),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探索了路子,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了资阳海绵城市发展。

    创新推进国策宣传教育  水土保持进党校成效突出

    2015年,资阳被确定为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单位。2016年3月,正式在市委党校成立资阳市水土保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党校将其纳入了 “113247”办学思想和发展思路,创建了“党校实施、分层设计、拓展教学、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组建师资队伍,丰富教学素材,落实培训经费,丰富授课形式,全面完成了对各级干部的培训任务。 
    实践探索出资阳特色的水土保持干部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拓展延伸到基层党校,提高了国策教育的工作覆盖面,其经验在全省推广。
(四川省资阳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    赵忠供稿  省水土保持局核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