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青海省同仁县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为生态文明建设增色添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7-10-1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合地带,特殊的地理坐标决定了同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同仁县国土面积3195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面积1143平方公里(根据2011年水利普查结果),侵蚀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6%,水土流失形势严峻,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以来,同仁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积极实践党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和青海省委“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要求,压实水保责任,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增色添绿,促进同仁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提高认识明思路。近年来,同仁县以国家、省上加大藏区新发展力度为契机,以争取国家大幅度资金投入为抓手,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为平台, 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往成功的技术路线和建设管理经验,把政府各部门联合推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社会积极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格局,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拓展防治思路和范围, 提高建设标准和效益,全力推进水保生态建设。积极贯彻各级党委、政府要求把项目做足、做实的思路,先后选择隆务镇所属的南当山流域(州府所在地周边流域)、保安镇周边流域和黄乃亥凡曲沟流域作为同仁县有史以来最大的三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统筹城镇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工程、生物、耕作、产业措施优化配置,扎实推进了山、水、田、林、路、景、村、城镇周边综合治理。
    突出重点谋突破。2011年至2015年,精心选择项目区西山片沿线的500公顷区域为示范区,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措施配套上实现突破,并与防洪安全和城镇绿化相结合,注重造林灌溉体系建设,着力于流域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由县政府牵头捆绑、整合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资金共3284.5万元(其中水保投资2175万元,林业投资645.5万元,交通投资140万元,县财政农发投资324万元),组织实施西山示范片的造林灌溉管网配套和道路工程建设,完成砂石路面13.8公里(其中混凝土硬化路面8.8公里)、过水涵洞9处,200吨蓄水池4座、50吨蓄水池1座、晾水池6座、铺设供水管网30.9公里,有效库容7600立方米涝池1座,泵站2座,有效控制造林灌溉面积达7000亩,实现了示范区的高标准建设。2016年,在保安镇周边流域建设高标准示范片3000亩,结合整地造林及封禁治理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6平方公里;2017年凡曲沟流域开工建设,计划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4平方公里。重点治理项目的持续推进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黄南藏族自治州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了学习样板,对完成“十三五”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组织抓管理。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林业、农牧、发改、审计、监察、财政局和项目区乡(镇)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三个机构,一是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负责建设管理、督促检查、情况汇总、信息反映、协调有关问题等工作;二是成立管护单位,为稳步、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三是成立宣传组,设在县水保站,负责宣传。
    强化宣传争支持。在宣传工作上做到“三加强”,即加强生态文明和新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工作,加强项目区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多种媒体宣传力度。广泛动员机关、部队、学校、企业、寺院等社会力量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构筑了项目区生态文明建设强大的民心基础、社会基础和工作基础。
    (青海省水保局  李万全)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