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晚报:第五份“水土保持公报”发布 两年遏制水土流失面积33平方公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5-2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
《扬州市水土保持公报(2016—2017)》昨正式发布。这是我市自2009年来第五份“水土保持公报”。公报显示,虽然扬州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仍在丘陵山区、高沙土区,但是与首份公报相比,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依托国家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整治、重点水利项目、植树造林、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及省级高沙土治理等项目,有效遏制和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多项目遏制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面积达33平方公里
近60平方公里
完成3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 部 门 声 音 ---------------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
导致扬尘雾霾天气频发
扬州为何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市水利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京杭运河扬州段以东、新通扬运河以南地区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土壤结构疏散,抗蚀能力弱,在雨水冲刷下易流失,造成沟河淤积,在雨水侵蚀作用下易发生水土流失。市辖区西部地形为丘陵缓冈区,地势高低起伏,相对高差较大,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很容易发生面蚀和沟蚀等。该地区也是全市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区域。
同时,扬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雨量充足,但分布不均。山丘区地势落差较大,坡度较陡,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很容易发生面蚀和沟蚀等。平原沙土区部分沟河坡面缺少植物措施,雨滴击打使坡面出现密集的细沟侵蚀,逐步扩展到切沟侵蚀。
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耕地、园地、疏林地表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壤养分流失,而且导致心底土层裸露,最终引起土壤退化,影响土壤生产力,进而影响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丘陵山区荒山荒坡冲沟发育,平原区船行波冲刷引起河岸坍塌严重,蚕食地面,导致土地退化,植被遭受破坏,影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还是导致扬尘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扬州晚报 2018年5月18日A8版 通讯员 魏军 记者 姜涛 制图 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