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水流域西宁项目区水保生态工程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湟水流域西宁项目区(一期)建设通过了青海省水利厅、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的竣工验收。验收组对项目区建设的各项措施进行了抽查,查看了档案及竣工资料,经验收组讨论打分,西宁项目区建设被评为优良。
青海省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湟水流域西宁项目区一期治理工程于2000年立项,2001年4月下达建设资金计划并开始实施。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设单位积极努力,扎实工作,狠抓管理,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生态环境这一中心任务,促进了项目区内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治理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加快治理速度,提高工程质量,使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湟水流域西宁项目区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6年工程按计划全部建设实施完成。
西宁项目区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89km2, 占计划治理面积的101.98%,其中完成灌木林9289.22 hm2,乔灌混交林118.07hm2,种草4302.58hm2,梯田1669.44hm2,封育1010hm2,网围栏0.8km,骨干淤地坝16座,小型淤地坝179座,谷坊171座,沟头防护50处,水窖260眼。项目区共完成中央投资2293.95万元,占计划的100%。
通过近六年的综合治理,项目区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趋于合理;提高了林草覆盖度,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治理,初步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了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的发展。粮食总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人均产量增加,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增加,减少了贫困人口;项目区综合治理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得到了项目区群众和社会的普遍好评。同时项目区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了下游群众免受洪水、泥石流灾害的侵袭,水土保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文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功能得到了体现。为项目区实现区域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 李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