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徽县30年改革开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3平方公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徽县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3.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3.5%,已治理小流域内的山山峁峁绿树成林,瓜果飘香,到处充满着生机,使该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徽县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实施以长治工程三期、五期、七期及生态建设工程和水利部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等为主体的项目建设,建立了一套目标明确,责任清楚、考核严明的管理办法,涌现出了一批综合治理典型。全县共完成坡改梯11000公顷,营造水保林94.13公顷,栽植经济林645公顷,植物篱380公顷,完成谷坊274座,溪沟整治2.7公里,蓄水池(窖)337口,新修整修农路59.8公里,种草124公顷,修建沼气池150口,省柴灶200台,封禁治理15739公顷。通过坡改梯,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粮食增产效益明显,使8万多农民受益。长治五期宏化、周家沟两条小流域跨入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二是美化了村庄周边环境、改善了能源结构,增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三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了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进程;四是加快了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步伐,提高了林草覆盖率,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增强了抵御和防止自然灾害的能力。长治七期工程索罗流域索罗村被列为生态示范村后,通过引导示范,建成了高标准沼气池150座。此外,徽县还利用长治沟道工程建设,采取桥坝结合和一窖多用的建设模式。在周主山、中川、成庄、罗河、任庄流域,修建桥坝结合拦蓄工程5处,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在坡面水系建设上,建成的水窖对水阳、银杏、永宁等11个乡镇的西瓜、三蒜、烤烟等优势产业灌溉作用十分明显,并解决了部分村、社人畜饮水困难,达到了一窖多用的效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徽县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实施以长治工程三期、五期、七期及生态建设工程和水利部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等为主体的项目建设,建立了一套目标明确,责任清楚、考核严明的管理办法,涌现出了一批综合治理典型。全县共完成坡改梯11000公顷,营造水保林94.13公顷,栽植经济林645公顷,植物篱380公顷,完成谷坊274座,溪沟整治2.7公里,蓄水池(窖)337口,新修整修农路59.8公里,种草124公顷,修建沼气池150口,省柴灶200台,封禁治理15739公顷。通过坡改梯,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粮食增产效益明显,使8万多农民受益。长治五期宏化、周家沟两条小流域跨入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二是美化了村庄周边环境、改善了能源结构,增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三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了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进程;四是加快了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步伐,提高了林草覆盖率,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增强了抵御和防止自然灾害的能力。长治七期工程索罗流域索罗村被列为生态示范村后,通过引导示范,建成了高标准沼气池150座。此外,徽县还利用长治沟道工程建设,采取桥坝结合和一窖多用的建设模式。在周主山、中川、成庄、罗河、任庄流域,修建桥坝结合拦蓄工程5处,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在坡面水系建设上,建成的水窖对水阳、银杏、永宁等11个乡镇的西瓜、三蒜、烤烟等优势产业灌溉作用十分明显,并解决了部分村、社人畜饮水困难,达到了一窖多用的效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陇南市水保局 郭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