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姚安县水保事业发展纪实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姚安县自1989年被国务院列入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县”以来,随即成立了姚安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办公室,从此姚安县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正轨。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防治水土流失是保护山区建设的生命线这一方针, 一届接一届长抓不懈,认真组织实施了“长治”一、二、三、五、七期工程项目和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坚持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突破口,突出抓好坡改梯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高稳产农田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姚安山川旧貌换新颜。
发扬“铁框”精神抓长治
在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姚安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姚安县按照水利部、长江委的水土保持工作新思路、新要求,严格执行“长治”工程的治理思路和防治理念,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村、塘综合治理,坚持以坡耕地作为治理重点和突破口,以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塘堰整治、沼气池、经果林等作为辅助项目,建设高标准坡改梯,并配套水池和沟渠,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增加治理区群众收入。姚安县自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县”以来,充分发扬高标准、严要求的水保“铁框”精神,县水保工作人员爬山涉水,走村串寨,坚持实地调查,现场规划。技术人员深入到小流域,认真调查和勾绘图斑,并与群众进行座谈了解,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科学地划分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以坡耕地治理为主,并加以水配套,满足群众生产用地的需求,其次再辅与生物措施, 进行综合治理,做到科学布置治理措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质量。打破乡、村、户地界,实行一座山、一道梁、一面坡的统一规划,规模治理,力求达到工程治理规模化、工程设计优质化、施工管理规范化。
项目实施中,注重工程质量,严格加强施工管理,水保办派驻工程技术人员坚守一线工地,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在工程管护上,始终坚持“以管理促建设、以效益求发展”的方针,贯彻“谁治理、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真正做到实施一处、建成一处,管护一处、见效一处。
几年来,先后实施了以蜻蛉河、洋派河、杨官庄河等42条小流域为重点的“长治”一、二、三、五、七期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4296.66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023.95km²,其中完成坡改梯4796.67hm²,水保林28511.37hm²,经果林14875.33hm²,种草673.33hm²,封禁治理47134.60hm²,保土耕作6403.53 hm²,拦沙坝252座,谷坊463座,塘堰整治350座,蓄水池5318m³,沉沙涵1062座。
世行贷款项目推动水保事业新发展
2006年9月,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获国家批准启动实施,并于9月26日在武汉召开了启动大会,姚安县被列入了该项目实施。
姚安县根据中央项目办及省州的要求,县人民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县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领导小组,挂牌成立了县项目办公室,及时制定和下发了《姚安县2006年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意见》,对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建设工程的治理思路、目标任务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项目启动实施作好了准备。经过对第一批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官屯乡干冲典型小流域进行了认真的参与式设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006年9月正式启动实施。干冲典型小流域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74hm²,计划总投资126.18万元。项目至2007年底完工,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56hm2,占计划的99.9%,其中:完成土坎坡改梯24.03hm2,果木林31.16hm2,经济林6.80hm2,水土保持林28.10hm2,封禁治理194.47hm2。完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机耕道1060m,10 m3的小水窖37座,蓄水池2座,沉沙凼30座,谷坊2座,排洪沟1247m,渠道1290m。共完成投资136.95万元,占计划数的108.5%。
到目前,姚安县第二批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主要实施了官庄、龙马箐两条小流域。在完成两条小流域初步设计工作后,按照《云南省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采购手册》的要求,根据各项治理措施施工季节性,组织实施了土坎坡改梯、经济果木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拦沙坝、排洪沟、渠道以及土坎坡改梯、经济果木林配套水窖、机耕道等项目的采购。至2008年底,两条小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8.81hm2,完成投资280.12万元。其中:土坎坡改梯46.70 hm2, 果木林105.13 hm2, 经济林26.98 hm2;田间道路2100m,机耕道6696m,排洪沟442m,谷坊4座,蓄水池2座,渠道1730m,其它各项工程正稳步推进。通过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的实施,为姚安水保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
预防监督执法常抓不懈
水土保持是基本国策,只有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人人参与,常抓不懈,才能见成效。姚安县在认真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中,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执法治理,强化预防监督,切实抓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针对全县境内垦(开荒)、伐(砍伐)、牧(放牧)、采(采矿、采石、采砂、采挖药材)、建(开发建设)等多方面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依法按程序进行监督管理。成立了姚安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站,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对全县采沙、采石场、矿山、交通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年度审验,并深入到全县采沙、采石场 、矿山、交通,对已办证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检查验收,对未实施水保方案的沙石场、矿山等进行整改,要求矿山业户限期完成水保方案。在抓好执法监督的同时,通过出板报、宣传栏、发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加大对《水土保持法》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对水土保持方面的知识及水土流失的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水土保持、人人有责”、“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水保意识。
目前,已经形成了人大监督、行业监督、舆论监督、社团监督、群众监督“五大监督体系”。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实现了“六个转变”,即:由抓水保方案的编报向抓方案的实施、设施的验收转变;由单抓水保行业的工作向抓交通、化工、矿山多行业的水保工作转变;由抓“两费”的征收向抓建设单位防治措施的落实转变;由等靠上级支持撑腰向主动进行监督执法转变;由本行业本部门单独执法向联合多部门综合执法转变;由主观性、随意性执法向理性化、规范化转变。截至2008年底,已审验采沙、采石场 、矿山等92户,全县境内累计审批的矿山、砂石场开发建设项目375项,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495.28万元,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01.5 公顷,设计拦挡弃土弃渣18.6万方。查处违法案件104件,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26件,共收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45.08万元。
姚安山川旧貌换新颜
通过“长治”、“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的实施,姚安县形成了以改造坡耕地、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以营造水保林、栽植经果林为突破口,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沟、凼、池、渠合理配套,“水保林戴帽、经果林缠腰、农耕措施铺毯”的综合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三大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的水土保持发展之路。
到目前,全县共完成总投资4713.73万元,治理小流域45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4.32平方公里。其中:完成坡改梯4678.23公顷、水保林28515.61公顷、经果林14991.47公顷、种草673.33公顷、封禁治理48169.74公顷、保土耕作6403.53公顷,完成池坝塘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876件,蓄水量为44.52万立方米,修建排洪沟852.57公里。治理区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昔日“山上剥了皮,田里沙压泥,河床平了堤,库塘被淤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到处是“层层梯田披绿装,果满枝头花飘香,粮食满仓鱼满塘,水碧山青好风光”的新景象。由于生态环境的好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姚安选址建设中国最大的天文观测站,从而也带动了姚安经济社会的发展。
几年来,姚安县水保办千方百计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减轻由于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为促进姚安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做了积极出贡献。在姚安山川大变模样的同时,水保工作也得到了中央、省、州的肯定,先后荣获“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样板县”等荣誉。2000年至2002年连续3年名列全省“长治”工程评比第一名;2002年5月姚安县被特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水土保持大会;洋派河、大苴河、连厂河、长箐河小流域先后被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姚安县水保 张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