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应对兴国水保新问题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近段时间,笔者深入单位挂点村以及一些水土流失较严重的乡村,实地调查了解水土流失状况,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对水土保持的看法,对江西兴国县的水保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兴国有两大特色令国人瞩目:一为将军县,二为 “江南沙漠” 之史称。三十年前的兴国由于山火、人口骤增、学大寨等因素造成境内水土流失面积非常大。1980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899.07平方公里,占山地面积的84.8%;山地植被覆盖度只有28.8%,强度以上流失山头植被不足10%;夏季地表温度为75.6度,沙漠烤鸡蛋的故事竟然发生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恶劣的生存环境拷问兴国每一位有知觉的人,拷问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为改善兴国老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国家高度重视,将兴国列入全国八片重点治理区之一开展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兴国人民全力以赴,全民讲水保议水保,克服重重困难,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优化配置的水土保持技术路线,进行了大规模集中连续治理,并且不断巩固水保成果,成就了今日兴国“江南绿洲”形象,人们为生态环境的好转而欢欣,人人安居乐业,县域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然而,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兴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圩)镇扩建、公路修建、采矿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成为水土流失新诱因,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将逐步吞噬三十年来的治理成果,使兴国重置于恶性生态环境中,进而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大对水土流失的预防监控和综合治理,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以“大家庭”意识覆盖“小家庭”意识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经济强国一个喷嚏足以让经济弱势国感冒;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殃及周边国家或地区仍至全世界。个体不再完全游离于整体之外,“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已悄然成为过去时。同理,水土保持工作也不仅仅是某个单位或个人的事。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做法,有的认为往河里倾倒废土废渣不要紧,反正会被水冲走,不会影响该地的外观;有的认为有建设就有破坏,流失点水土在所难免,无碍大事;还有的认为搞好本地的水土保持就行了,他地怎样管不着……这些认识比较狭隘,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跳开地球来说,地球上的智慧高等生物就是不分种族不分肤色的人,所有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大自然。因此,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是每个人的权利,保护大自然的每处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只有树立“大家庭”意识,才能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自觉地保护好水土,尽量将本土复位,最大限度发挥本土修复大自然的作用,降低我们改善的生态环境的成本。
以重典治理覆盖常治方式
由于事物总在不断变化发展,所以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寻求到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改革开放初期,兴国的经济还不发达,工、农牧还保持在较原始的操作平台上,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很大一部分依靠封管禁的方式实现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在人治为主的高压态势下,群众水保意识得以强化,地表植物覆盖率迅速提高,土壤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治理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对强度流失山地,针对性地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因地制宜研制出诸如竹节沟、反坡式、客土种植等见效快的水保治理模式使荒山荒坡在短短的今年重披绿妆。对土质疏松易滑坡的采取谷坊拦堵、筑坝防范、挖渠引流等方式减少土壤和危害。这些常规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既简单又奏效,而且应对的对象就是大自然,有矛无盾。但是随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内的人口和环境压力增加,资源和能源需求加大,人为水土流失不断产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形势非常严峻,水保监控部门不得不加大力量保持水土,不得不与破坏水土的单位和个人打交到,协商处理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由此演绎出必须治与不愿治的矛盾,加大了水保工作者的工作难度,使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出现。基于工作对象的转变和工作重点的转移,要求我们要转变思路,与时俱进,牢牢抓住矛盾焦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水保工作。当前,要加强对全县水土流失的监管,派员深入基层、深入建设点、深入企业生产点,及时了解水土流失状况,编制好水保方案,督促落实水保“三同时”,对技术不熟练的要耐心指导,尤其是对屡纠不改的要用重典,严厉打击嚣张气焰,以典型教育人,杜绝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同时,要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修改《水保法》,增强法律的威慑性,提高《水保法》的操作性,使水保部门在工作中更好地依法行政。只有通过依法打击破坏水土的人和事,并予以曝光,才能有效遏制人们的违法行为,才能真正巩固好兴国的水保成果。
以现代模式覆盖传统模式
经过近三十年艰辛的综合治理,兴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形式逐步完成了由单纯性防护治理向开发性治理的转变、由单项措施向综合措施的转变、由地方组织群众治理向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结合地方组织群众治理的转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协调,山、水、田、林、草、路相配置,使水土流失治理呈现出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效益彰显的新态势。但据普查,我县现仍有758.37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和5061处崩岗及5万亩紫色页岩流失山地待争取国家立项进行综合治理,因此,我们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传统治理模式的困扰,突破常规,敢于创新,努力建成一批标准高、质量好、效益好的精品示范工程,探索出一套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保科技治理的独特模式,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兴国县水保局 詹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