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甘肃省合水县以服务“三农”转变水保治理模式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 (通讯员 高红平)合水县转变水保工作单一的防护性治理思路,积极寻找水保工作服务“三农”结合点,通过把水保项目同群众脱贫致富和发展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实现了水土资源由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的转变。
  合水县通过采用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倾听群众的呼声,汲取民智,对水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把项目规划同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先后在玉皇沟坝系工程建设过程中,拓宽22条全长56.3千米的流域道路,使全县3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道路得以畅通,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董家沟村积极在坝系项目区栽培温室蔬菜,亩产值近万元,通过实施梯田和口粮田项目,该村耕地从原来367户人均2.1亩增加到现在全村460户人均2.9亩;老城镇实施水保项目以来,淤成的225亩肥沃田变成了东关村群众争种的高产田;玉皇沟小流域坝系淤地2220亩,使项目区现有耕地增加0.47亩,玉皇沟坝系年均蓄水208万立方米,可利用灌溉100万立方米,解决了肖咀乡玉皇沟村、吉岘乡九倾湾村2000多亩自流灌溉和1200多亩的提水灌溉,为农业抗旱保收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水县坚持以水土资源高效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脱贫致富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商品性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采取工程、技术、经济等多种措施,狠抓水保产业开发与投资,依靠产业协会链条衔接作用,带领群众发展支柱产业,依靠资源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在梯田和口粮田规划项目区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形成了段家集乡的万亩甜椒生产基地、塬区乡镇为主的10万亩黄花菜生产基地、林缘乡镇为主的5万亩白瓜子种植基地、板桥川和固城川两个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20多家龙头企业、30多个农业产业协会、200余名经纪人带领下,建成蔬菜生产示范点12处,直接带动产业农户36000多户发展规模经营,铸就出“蓓蕾”牌黄花菜、“板桥”白黄瓜、“董志塬”牌苹果等一大批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农业绿色品牌。“板桥”白黄瓜市场价比一般黄瓜每公斤高出0.4元左右,并且长年供不应求。“蓓蕾”牌黄花菜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欧洲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品牌的魅力不但从根本上激发起农民群众自觉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增强群众规划、修建梯田和口粮田的积极性,促进了水保事业向前发展,每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成以上都是来自农业支柱产业和水保产业开发。
  合水县在水保项目实施的同时,注重向项目区的群众大力宣传推广高效农业资源开发和经营实用性技术,帮助项目区群众走"实体+农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合水县以全县8万多名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为宣传推广对象,通过“科技下乡、科技惠农”活动,广泛开展智力开发和科技培训活动。全县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方法,举办果树嫁接、瓜菜种植、土壤培肥、水产养殖等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育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合水县进一步畅通信贷渠道,帮助农民创办产业实体,通过政策引导使农民思想发生发生深刻的变化,把合水农民从“传统体力型”带向“现代智力型”的新境界,使农民对水保事业有了一个新认识,提高了他们开发水保产业的积极性。
  水保工作在水保思路的正确引领下,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得到积蓄培育,土地生产率和产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随着项目建设的持续深入,合水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了水土资源由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的转变。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