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检查平凉市《水土保持法》贯彻落实情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9年8月10-14日,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万英一行按照年初人大常委会议安排,对平凉市水土保持法18年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市发改委、土地管理局、环保局、水务局、水土保持局,相关区县县委、人大、县政府,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共25人参加了检查。
万英副主任一行现场检查了崆峒、泾川、崇信的流域治理、基本口粮田和开发建设项目煤矿、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治理情况。检查组认为平凉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推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进一步加快。一是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项目增多。1998年以来,全市相继启动实施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二期项目、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中央财政专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葫芦河流域甘肃省平凉项目、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试点工程、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等一批国家、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二是治理投入大幅增加,规模提高。随着治理项目的增多,治理投入大幅提升,至去年全市水土流失治理投入达到2100多万元,今年,达到5600多万元,是水保法颁发前的十多倍。在水土保持投资逐年增加的同时,全市水土保持治理规模和标准也有了大的提高,治理面积由水保法颁布前每年几十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每年200平方公里,治理规模经过了由点到面,由小流域综合治理到县级区域,甚至跨县区的大示范区建设。措施由单一到综合配套以及治理开发并举,做到了田、林、路、池、窖、坝综合配套,产业调整及时跟进,治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三是生态修复全面推广。生态自然修复理念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全市6县1区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植被保护通告或制度,实施了封山禁牧,庄浪、灵台两县先后完成了部列生态修复试点县项目,全市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实现了封禁保护。
2、深入推进“三同时”制度,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市县(区)各级水保部门以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为核心,强化监督检查和技术服务,推动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形成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局面,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法颁布18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6500多次,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826起;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57项,其中国家大中型项目12个,治理各类弃渣456.5万立方米;水土保持方案申报从无到有、特别是近年来稳步上升,由2004年的20%提高到2008年的75%,实施率由35%提高到95%,验收率由8%提高到30%;生产建设单位累计投入水土保持资金5551万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积67.4km2,累计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84.1万元,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3、坚持开展综合配套与产业开发,水土保持效益进一步体现。一是促进农业生产,奠定小康社会发展基础。水土保持既能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又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据调查,该市坡地亩产100kg左右,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坡改梯工程的实施,修建为梯田后亩产平均在158-250kg左右,梯田比坡地每亩增产50-150kg,按照目前每年新修10万亩梯田计算,每年全市至少增产粮食500万kg以上;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经过水土流失治理的地区,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增加,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趋于协调发展。许多重点治理的小流域达到了看地地平、看山山青,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全市目前营造水土保持林512.37万亩、荒坡种草128.98万亩,封山育林、育草43.65万亩,经过多年连续治理,荒山荒坡减少了45%,林草覆盖率提高了21.5%,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5亩,人均产粮达到675 kg。三是建坝封沟控制沟道水土流失。沟道水土流失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市目前正在建设沟道坝系4条,已建成骨干坝 32座,中型淤地坝 33座,小型淤地坝 29座,总库容3032.6万立方米,滞洪库容1773.56万立方米,拦泥库容 1258.99万立方米,淤地坝建设,不仅控制了侵蚀基点,防止了沟道下切,更重要的是合理利用了水沙资源,特别是在干旱山区尤显珍贵的水资源。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山区交通条件,千堑变通途,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使沟道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4、逐步加强水土保持基础工作,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监测评价与信息化建设启动实施。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二期工程监测点建设目前取得较大进展,监测点位,监测工程初步设计已上报水利部监测中心;二是开展了一批水土保持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水土保持科研课题38项,其中黄土高原沟壑区县级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效益开发途径研究、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及开发研究、梯田建设优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等三项课题获得省科进步二等奖,有两项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3项课题获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成果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水土保持机构逐步完善,职能进一步明确。2007年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与世行项目办合并成立市水土保持局,2008年被批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科室数量在原来四个的基础上新增规划计划科,变为五个科室。使工作分工更加具体,任务、要求更加明确。七县(区)的水土保持局在最近几年也陆续由事业单位批转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这些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水土保持法”奠定了基础。
同时检查组还提出了本市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然存在,预防保护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毁林开荒、陡坡开垦等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在一些山区仍然存在,陡坡耕种的状况在少数边远山区依然严重;一些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不强,在生产建设中,不实施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随意破坏植被,乱挖乱弃,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二是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仍然较广,坡耕地、侵蚀沟的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治理、保护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目前,全市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近1400km2,尚有119万亩(按土地详查数统计)的宜修坡耕地急需实施坡改梯工程;已有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护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林草的封育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是水土保持投入仍然不足,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仍较缓慢。按照目前全市每年治理水土流失200km2的速度推算,初步治理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还需10年左右的时间,近年来,由于农村“两工”的取消,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这种状况远远适应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平凉市水保局 刘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