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秦安县千户梁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立足机修梯田 推进产业开发
2009年甘肃省秦安县围绕人多地少的实情, 依托甘肃省四年启动实施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进行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千户梁农业生产中,探索出了“梯田+节灌+林果+全膜+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秦安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梯田建设为产业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0年6月9日,甘肃省政府在天水市召开了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现场会议。省政府研究室,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负责人和8个市(州)38个梯田建设重点县(区)的政府分管县区长和水利水保局长及新闻单位记者共130多人现场观摩了天水市秦安县千户梁和麦积区梯田示范点,并听取了汇报,详细了解了秦安县千户梁“梯田+节灌+林果+全膜+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开发模式后,泽巴足副省长对秦安县梯田建设及产业开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秦安县千户梁机修梯田示范点距秦安县城18公里,涉及千户乡的千户、吊湾、川珠、周湾、老山、天城堡、四坪7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2701户11730人。总耕地面积21256亩,人均1.8亩,2009年完成梯田面积6600亩,梯田累计面积达16300亩,占宜修梯田坡耕地面积17988亩的90.61%,区域内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梯田化,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2009年,秦安县依托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按照“五项原则”(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负其责),通过县政府统筹协调土地整理、农田水利、扶贫整村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林果基地建设、交通通达、全膜玉米等6个部门的7个项目,整合资金773.8万元,从三个保证(时间、资金、机械)、四个到位(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技术服务、验收考核)和五个创新(机修梯田运行管理机制、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群众参与建设机制、创新部门协作机制)上加大梯田建设行政推促力度,水保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才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对各项目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全力打造完成千户梁高标准水平梯田6600亩,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秦安县是全省有名的林果大县,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了综合开发利用梯田资源,实现梯田效益的最大化,秦安县6个部门共识共动,树立起“一盘棋”思想,结合千户梁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梯田建设为依托,明确提出“五个思路”(梯田建设夯基础、林果基地兴产业、小水工程增效益、综合治理求发展、山川秀美奔小康),推动项目建设科学发展,坚持“五个结合”(梯田建设与产业调整相结合、与全膜玉米双垄沟播种植相结合、与集雨节灌相结合、与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与测土配方示范相结合),走“梯田搭台、产业唱戏”的路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去秋今春果椒建园黄金时机,实施完成“七项任务”(新修梯田内栽植优质苹果6800亩,并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将项目区建成万亩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套种全膜玉米(洋芋或黄豆)5500亩,即时实现收益最大化;新建集雨场7500平方米,区域内布设集雨节灌水窖400眼;实施扶贫整村推进3村;通达、通畅工程硬化路面4.7公里,栽植行道树4700株;新修、整修农机路39.5公里),稳步实现“四化”目标(坡地梯田化、梯田产业化、产业林果化、耕作精细化),现区域内已形成路成网、田成方、林成片的格局,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起“梯田+节灌+林果+全膜+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干旱山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出了经验和方法。
总之,秦安县千户乡通过梯田建设,促使千户乡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减轻了群众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产业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今后全县梯田建设及综合开发利用树立了榜样,积累了经验,产生了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
甘肃省天水市水利局 康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