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多项措施搞好新农村水保生态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赣州市的兴国县、宁都县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就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综合治理,20多年来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治理成果,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减少了面源污染,提高了群众居住环境质量,为广大群众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群众也得到了实惠。
一、以规划为龙头,以绿化为重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居住环境质量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山水田林路园统一规划下进行实施的,水土保持规划是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基础,突出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绿化和美化相结合,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细化和补充。在赣州市龙南县新农村建设中,该县水保局创立了以道路为线,以村落为点,以山坡为面的绿化模式,形成“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山头成规模”的绿化格局。赣州市70%的群众居住在丘陵山区,有依山傍水的建房特点,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各县水保局因势利导,带领群众在房前屋后,溪畔库堤、公共休闲场所大力发展“小茶园、小树园、小果园”的庭园经济,这样既达到了水土保持的目的,又绿化了环境,增加了群众收入。
在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时,要求业主严格遵循“三同时”制度,达到“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的要求,当主体工程竣工后,裸露地要么硬化了,要么绿化了。在赣州“脐橙产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开发治理,以前,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挖掘,山脚挖到山顶,形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土”,针对这种情况,赣州市水保局制订了脐橙开发中的水保设施标准,要求集中连片达1.33公顷的果园开发都要编报水保方案,确保了果园达到小雨水不出沟、大雨水不出园的目的,道路、沟道、梯面、坝壁等裸露地种植了百喜草,目前,凡建园3-5年的果园都达到了果树青青、绿草茵茵的效果。脐橙园已成为赣州广大农村的环境新景点,绿化新亮点。
赣州市前后实施了20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治理中封育、水保林补植、经果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在各项治理措施和投入资金中占有比例达50%-70%,经过5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植被覆盖率都大大提高,达到75%以上,为小流域生态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森林植被对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消耗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每公顷的松林每年可滞留空气中的灰尘达36.4吨,绿化地的减尘率达37%-60%。治理后的小流域成了一个天然氧吧,水土保持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提高群众居住的环境质量。
二、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相结合,不断提高群众收入
赣州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丘陵地区,优势在山,潜力在山,而水土流失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上,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在实践中,各县水保局都因地制宜地总结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培植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通过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办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资金来源问题,制订优惠政策、捆绑涉农资金、以奖代补、服务指导等措施解决群众资金短缺,技能缺乏问题,从而调动群众进行治理开发的积极性;另外,各县水保局按照“治理一条小流域,开发一块‘猪—沼—果’模式果业基地,创办一个股份制经济实体,建立一支管理队伍,致富一方群众”的办法,把基地建在产业上,培训跟着产业转,示范引导群众从事开发治理,培训服务群众提高实用操作技能,拓宽群众致富门路。截止2005年底,全市开发治理的果业面积达222.8万亩,果业第一产业产值18亿元,农民从果业中人均获得纯收入208元,在安远县,按照“山上办银行,山下建粮仓”的工作思路,全县人均已达1亩果,把“生态产县”、“果业富民”的目标变为现实,一批批农户依靠果业走上了富裕之路;在于都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该县的“奶牛工程”,在荒山、荒坡上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牧草,现在该县的“高山青草奶”已唱响全市,成为该市一个主要牛奶品牌,开发治理的良好经济效益,使得全市的荒山资源成为“香饽饽”。
三、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标本兼治,建立完善的水保防护体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首先以侵蚀沟为治理对象,安排工程措施,防止泥沙下泄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侵蚀基准,防止溯源侵蚀,达到因本的目标;其次以坡面为治理对象,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拦、种、改、盖”配套使用,即用工程措施截短坡长拦蓄径流,种植树草,增加植被,改良土壤,提高植被覆盖和枝枚落叶覆盖,“封、管、防、治”四管齐下,构筑山顶坡面和沟道“三道防线”。水保综合措施不但可以降低土壤侵蚀量,减少有机质的流失,保证农作物的基本养分,而且良好的水保防护体系可以充分发挥雨天能吸、干旱能排的功效,提高抗旱减灾效益。据测定,良好森林植被下的土壤最大储水量大约是低质次生林下土壤的4倍,森林可以把30%的雨水通过草木根系和松散土层变成地下水。在2003年的特大旱灾中,宁都县水保局对2001年开始治理的老溪小流域进行了调查,该小流域采取以竹节水平沟为主,乔灌草一起上的综合措施,虽然遇上特大旱灾,但山泉水仍然充沛,690亩农田全部栽上了二晚,基本未受灾。
水保措施通过减少土壤侵蚀量,提高土壤养成分,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提高了基本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从而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龙南县渡江小流域有一个大布村,以前由于光山秃岭,水源枯萎,使得很多水田变旱地,通过完善水保综合措施,很多旱田变成水田,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同时,山上的开发治理也从零发展到2000多亩,开发治理种植的脐橙使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做好了山上文章,群众就放开手脚进行田间的产业结构调整,种桑养蚕一直是该村村民的好习惯,现在群众依靠脐橙和蚕桑两大支柱产业,已过上了好日子,近几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40%—60%。
四、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拓宽农民务工为目标,不断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水保生态建设是一项“政府搭台、水保导演、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公益性事业,只有不断增强群众的水保意识,调动社会力量从事于开发治理,才能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赣州各县水保局通过建设精品小流域,建立水保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从理论到实际操作,从种植知识到养殖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的实用操作技能。在农村,40—50多岁的农民是最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外出没人要,务工没专长,各县水保局以基地为开载体,对农民进行传、帮、带,来拓宽农民的就业门路,据测算和统计,1.7公顷的脐橙园就需要一个专职管理人员,加上季节性修枝、扩穴、采摘及运输、销售,1.7公顷的脐橙园可以为1.5个劳动力提供职位。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是该县人口、土地最少的偏僻小组,都是稀土面积储量最多的“大乡”,靠山吃山,以前群众有“要致富,开稀土”的传统习惯,随着稀土资源的减少、开采工艺的改进和稀土资源的整合,很多群众都从稀土矿中“失业”,生活水平也急剧下降,针对这种情况,该管委会和该县水保局以小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捆绑各种扶农资金,实现了人均1亩果的目标,2005年该管委会转移民工到山上务工的工资就达78万元,很多群众依靠脐橙收入,已走上了富裕道路,并实现了人人有工做的目标。
在宣传教育中,各县水保局都把水土流失的警示教育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现状和综合治理后的良好生态环境对比,提高群众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强化群众关心环境、关注水保的责任意识。
开发治理不但充实了群众的钱袋,而且丰富了群众的脑袋,因为在开发治理中,种养都需要科学知识,特别是规模化的种养,实用操作技术对收入的多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内在需要催促群众学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开发治理也壮大了村级经济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赣州市很多偏僻的山区的村委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办公条件差的现状,随着“四荒”资源的开发治理不断发展壮大,村委会可从中收取每亩10元—40元的管理费,村级收入的增长,提高了村委会建设公益事业的自主权和支配权,也提高村委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五、以建设清洁小流域为目标,减少面源污染,为新农村建设的饮水安全奠定基础
水保措施可以改善林相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对水份的入渗率,可以达到增加水源涵养的功效,如植物措施中,通过树冠截雨、枯枝落叶层吸水、林地土壤增加透水“三道防线”达到增加水源涵养的目的,据测定,林木枝叶一般可截留25%的雨水,腐殖质层可含蓄雨水15%,有30%的雨水通过草木根系和松软的土地层成为地下水,良好的水保工程可减少地表径流8%—10%,滞洪削峰20%,增加枯季水量7%。水保措施可以把地表水转为地下水,土壤对水质起着过虑和清洁的作用,土壤侵蚀量的减少,也减少了土壤有机质等养成分的流失,减少化肥施用量。赣州市各县水保局围着群众喝上安全水、能上卫生厕的目标,着力构建清洁的流域,通过在远山区补植水保林、进行封育措施;以山坡、沟谷和湖库的对象实施综合治理,建立良好的水保防护体系,与湖库四周种植灌木和草木,使雨水入库前综过生物漫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无公害生态农业,推广“猪+沼+果”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使用沼液、沼渣等无机肥和低残、无公害化农药,据测定,一口8立方的沼气池,每年可处理人畜粪便15号吨以上,产沼气400—600立方,年节约薪柴草2.5—3吨,相当于5亩山地一年的薪柴量;农作物中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中90%保留在沼肥中,并转化为速效状态,年产沼渣15—20立方,在沼渣中,全氮0.22%—0.65%,含五氧二磷0.11%—0.15%,含氯化钾0.22%—0.42%,对产幅度5%—20%;捆绑涉农资金,在小流域内让100%的农户喝上安全的自来水或山泉水,100%的农户用上无公害的公厕或户厕,建立好垃圾池和垃圾焚烧场所,以上措施有效地减少农业和生活的面源污染,使小流域内溪水清澈。
江西省龙南县水保局 刘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