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废弃稀土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成效与体会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信丰县高度重视废弃稀土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创新治理模式,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废弃稀土矿区综合治理成效。
据调查统计,全县废弃稀土矿区综合治理开发面积达1378 hm2,引进外资农业企业有6家,治理开发户180户,累计投入治理开发资金2亿多元,建成优质脐橙精品园977 hm2,特早熟枇杷园138 hm2及小叶桉、木荷、枫香水土保持防护生态林263 hm2,修筑拦沙蓄水工程299座、小(二)型水库2座,布设谷坊836座,开挖水平竹节沟2000多公里,新建沼气池500多个,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鸭、鹅2万多只,修建乡村公路和果园环山公路达50多公里,清淤加固河堤长5.5km,垦复农田66 hm2。
经综合治理的尾砂区地表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10%现提高到76%以上,土壤侵蚀模数从平均10569 t/ km2.a下降到现在的2000 t/ km2.a。据调查,全县废弃稀土矿区开发果业面积1115 hm2,预计今年产脐橙、枇杷鲜果产量达2007万kg,产值达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1437元提高到2010年的4000元左右,农民安居乐业,生活逐渐走上富裕。并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下游农田,改善了当地农村生活环境和交通环境,生态环境日趋良性循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昔日的荒凉如今已是满山遍野的花果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步探索出一条变废为宝、点砂成金、三大效益俱全的废弃稀土尾砂综合治理开发之路。
二、废弃稀土矿区综合治理的主要体会
信丰县委、县政府强化“生态立县”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项目”的机遇,不断创新机制、扩大规模,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水土保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的路子,形成了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外商示范、农民主体的废弃稀土尾矿区综合治理开发新格局。
1、生态警示教育先行,加大生态宣传教育力度。二十多年废弃稀土矿山的艰辛治理,使信丰的决策者深切地体会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避免再蹈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覆辙,信丰县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把水土流失警示教育列入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于2002年在龙舌稀土矿尾砂迹地建立了全国首家水土流失警示教育基地,通过治理前后的直观、强烈对比,切实增强生态宣传教育效果,让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努力创新管理机制,撬动民资开发治理废弃稀土矿区。按照“谁投入,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企业、单位和个人开发治理废弃稀土尾砂。一是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机制。允许农民按每亩50—100元的标准一次性买断山地经营使用权50年不变,单户或联户承包、租赁治理“四荒”,承包开发者享有经营自主权、成果折价转让权和继承权。二是完善融、投资金融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20%小型农田水利经费和水保监督收费及整合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水保重点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实行以奖代补。三是建立了权属认证机制。县政府颁发《开发治理经营许可证》保护开发者权益,使治理开发户吃下定心丸。
3、大力推广科技示范,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成功技术路线。
废弃稀土矿区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成功技术路线,坚持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宅能,综合配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农艺措施。全面推广“山上瓜果飘香、山腰一排猪栏、山脚鱼跃鸭欢、山路通达平坦、生态旅游观光”的科学治理模式,山脚逐级修筑拦沙蓄水工程,水面养鸭、养鱼、灌溉,山腰修建高标准水平反坡梯带,带内栽种脐橙等果树,斜坡面上种拦沙护坡草带,环山公路,坡面灌溉系统科学配套,积极探索“猪沼果(鱼)”生态治理模式。同时,大力推广运用水保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稀土尾砂综合开发治理。
4、多渠道多元化开发,推行灵活治理开发新模式。信丰县不断促进资本、技术、山地、劳动力等生产力要素向废弃稀土矿山治理领域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为治理开发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一是大力推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技术指导、分户经营管理”的模式。全县废弃稀土矿区建设“一座山头一栋房、一片果园一眼井、一口沼气一栏猪”的“猪-沼-果”的生态治理面积达410余hm2,治理开发户150户。二是采取适度规模开发治理,由大户示范、带动。目前全县废弃稀土矿区50亩以上大户有60户,100亩以上大户有15户,300亩以上大户有9户,1000亩以上大户6户,治理面积达880hm2。三是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开发治理。如龙舌废弃稀土矿区的开发治理,由于引进了郭凯明、朱银宝、杨纯朗、唐宏洲等粤闽港商投资近亿元,在短短的10年里,就使昔日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江南沙漠”变成山顶绿树成荫、山腰果树缠绕、山脚鸭欢猪叫的“聚宝盆”。
5、全面征收地质环境备用金。2001年,信丰县在全市率先开展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征收工作,专项用于稀土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建筑拦砂坝、尾砂库等设施,有效地防止了稀土尾砂的无序排放。
6、积极向上争取治理项目和资金。为了解决地方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信丰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开展废弃稀土矿区的治理。2007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已有3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落户信丰,共下拨项目资金4800万元,目前龙舌治理区和学堂嘴治理区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另1个项目正在组织设计。
江西省信丰县水土保持局 林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