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工程与产业互促 治沙与致富双赢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从“放眼是荒山,低头见荒滩,住的土坯房,群众手没钱”到“山顶松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平地大棚林立,现金撑鼓腰包”,这是平泉县水保局在榆树林子镇连续十一年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探索特色治理思路和模式,着眼工程与发展产业有机结合,坚持不懈集中精力打造水保大工程区的结果。
    榆树林子镇位于平泉县东北部冀辽蒙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典型农业大镇。镇内为辽河支流大凌河的发源地,无客水流入,十年九旱,一年两旱。全镇总面积298平方公里,24个行政村,水土流失面积2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9.1%。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常年干旱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2000年以来,平泉县水保局在该镇连续十一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并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作为改善该镇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主导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举措,按照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既要绿了,又要富了”的思路,不断探索“山上、山腰、山脚、沟川、远山、庭院”全方位综合治理,立体开发的治理模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昔日颓废不堪的旧乡镇正在散发出勃勃生机。截止2010年,水保局共投资1415万元,投工89万个,治理小流域7条,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52.426平方公里。其中人工造水保林46249亩,栽果树2914亩,封山育林21397亩;整修梯田3706亩;沟头防护1000米,谷坊750道,护坝16000米,作业路4000米。实施水源工程82处,节水灌溉工程165处,其中打深井35眼,浅井206眼,围模井3000多眼,铺设地下管路6万米,建蓄水池10多座。建成万亩水土保持工程区4处,小流域综合治理精品典型工程4处。小流域治理工程涉及全镇18个行政村。工程的建设,使流域内荒山、荒坡、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林草植被迅速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2%,实现了“小雨不下山,大雨缓出川”。支撑了全镇特色产业设施菜、果品和食用菌等快速发展,设施菜暖棚发展到5614个,冷棚2414个,总面积1.66万亩,年设施菜产量突破15万吨,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近4000元;果园面积发展到1.5万亩,年产优质果品600万公斤,四次扩建了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形成“郑杖子” 牌黄瓜等特色品牌,建立了“市场+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建立了刺槐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年生产食用菌1700万盘(袋)。
    探索一种思路,创新一种模式
    榆树林子镇交通便利,山坳地区土质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山高沟多,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保局在科学分析其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和植被状况的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针对不同的地形和地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力打造精品大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典型工程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探索出“山上植树造林保水土,山腰退耕还果调结构,山脚节水灌溉增效益,沟川闸沟筑坝生物措施护堤岸,远山封禁修复育林草,庭院特色产业养畜禽”新的治理模式,小流域经济的理念得到升华。实现在治理方针上,预防保护和建设并重,以保护为主;在治理方式上,采取人工治理与封育生态修复相结合,以封育生态修复为主;在治理措施上,实行乔、灌、草相结合,以乔、灌为主;在建设机制上,采取大户治理、专业队集中治理与组织群众治理相结合,以大户治理、专业队治理为主。 
    工程支撑特色产业,产业发展促工程建设
    一是与设施菜产业结合,夯实了设施菜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菜是平泉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榆树林子镇是平泉县设施菜基地。为促进县域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在该镇实施了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了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累计在56个设施菜园区推广了节水滴灌工程,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由于有水保驾,目前,该镇设施菜大棚总数达到8028个,面积突破1.66万亩,户均0.9个棚1.6亩,人均增收4000元。
    二是支撑果品产业发展,壮大大凌河上游创汇果品基地规模。果品是榆树林子镇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干旱影响,果品产业呈下滑趋势。为激活果品产业,水保局抓住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的有利契机,先后在该镇嘎海沟、敖牛沟、南台子、付家店、喇嘛店5个果品重点村建水源工程23处,节水灌溉工程74处。在工程建设上增加了科技含量,引进了风能提水,解决了因缺水制约果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充足的水源有效地提高了果品产量和质量。2010年该镇果品产业没有因春旱、秋冻而减产,产量仍突破5000万公斤。目前,该镇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果品产量稳定在5000万公斤以上。
    三是选择优势树种,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高原料保障。按照全县“一主两翼”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荒山治理上营造以分蘖能力强的刺槐林为主(刺槐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为该镇增加食用菌原料刺槐林2.4万亩,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目前,该镇食用菌总量稳定在1700万盘袋,解决500口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2000元。该镇做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有产业,为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集中治理,创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示范区
    坚持“新工程上质量,老工程上效益,新老连片集中持续治理开发”的思路,以一条沟一条川为单位,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防护三道防线,实施高标准大规模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整体推进。2000年以来,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426平方公里,建设了七条小流域。如新老连片大示范区工程范杖子流域治理工程,该工程2006-2008年三年连续建设,包括范杖子、河北、炉上、房身、连云海等行政村,治理面积达51000亩,其中整地造林47400亩,梯田3600亩,谷坊440道,护坝15000米,治理后整个范杖子流域林草茂盛,草长莺飞,溪流潺潺,白色成排的设施菜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亮。老村长说“我们这荒山变青山,生态环境好了,一家又扣两仨个大棚,年收入4万元,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加强监督管护,巩固治理成果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前后全部明确工程所有权、经营权和管护权。按照“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将治理成果移交给乡镇、村组或农户,建立工程后续管护档案。县水保局跟踪管理3-5年,确保充分发挥治理成效。同时平泉县成立了平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管护大队,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组织,在流域内以村为单位设立了专职管护员,明确责任,建立管护机制,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管护。平泉县水保局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部门执法力度,对有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及时查处,巩固治理成果。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