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连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青海省祁连县是我国重要内陆河黑河的发源地,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和民族文化多元三大特点。十八大以来,祁连县县委县政府更加深刻认识到生态是祁连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进一步完善了辖区内大范围强化水土保持资源预防保护与县城周边人口集聚区分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祁连县水利水保部门狠抓落实,先后在县城周边实施了冰沟、拉洞沟、小东索3批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14年5月完工的小东索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保造林417公顷,种草294公顷,封禁治理1157公顷(设置围栏27.42公里,封禁标志牌5座,大型宣传牌1座),谷坊14座。各项措施实施后,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提高到54.1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8平方公里, 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1.56平方公里,新增治理程度70.17%,累计治理程度达到81.0%,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荒山治理、侵蚀沟治理、封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与祁连县正在打造以牛心山、卓儿山为核心的祁连县八宝镇旅游风景区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力支撑了祁连县以 “东方瑞士”为名片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青海省水保局 李万全 祁连县水利局
祁连县水利水保部门狠抓落实,先后在县城周边实施了冰沟、拉洞沟、小东索3批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14年5月完工的小东索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保造林417公顷,种草294公顷,封禁治理1157公顷(设置围栏27.42公里,封禁标志牌5座,大型宣传牌1座),谷坊14座。各项措施实施后,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提高到54.1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8平方公里, 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1.56平方公里,新增治理程度70.17%,累计治理程度达到81.0%,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荒山治理、侵蚀沟治理、封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与祁连县正在打造以牛心山、卓儿山为核心的祁连县八宝镇旅游风景区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力支撑了祁连县以 “东方瑞士”为名片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青海省水保局 李万全 祁连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