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县:“叫崩岗长青树,让沙洲变良田” ――赣县区多方发力综合施策,努力打造崩岗治理示范样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8-2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一个崩岗侵蚀大县,也是崩岗治理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即获得由国务院颁发、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的“叫崩岗长青树,让沙洲变良田”锦旗嘉奖。2017年以来,赣县区将崩岗治理作为推进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并顺利实施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金钩形崩岗治理工程。金钩形崩岗群是全区乃至全市、全省崩岗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全、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每年均有当地群众反映或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提案、议案,强烈要求对其进行治理,消除崩岗侵蚀危害。山水林田湖崩岗治理项目的批复实施,为赣县区崩岗综合治理带来了难得机会,但同时项目工期紧、难度大、要求严、群众关注度高,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项目自2017年6月启动实施以来,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水土保持局紧紧围绕将金钩形崩岗治理打造成为国家级崩岗治理示范园区的目标,精心谋划,严密组织,攻坚克难,强力推进,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并于今年6月底全面完工,治理崩岗700处,治理崩岗面积301公顷,完成总投资1.05亿元,其中中央奖补资金5611万元。
通过一年的努力,一个规模约5000余亩的金钩形崩岗治理示范园已初具规模。昔日的崩岗群,如今已成为绿岗地,治理成效正在显现:一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700座崩岗得到全面整治,昔日严重的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每年可保水2320万m3、保土16万t。二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利用。通过治理,4500余亩的“烂山地貌”和侵蚀劣地变成了可利用地,成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三是群众的治理信心得到增强。这次较大规模的崩岗治理实践表明,只要加大投入、科学施策,崩岗“顽疾”定能得到有效根治,大大地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防治崩岗侵蚀的信心和决心。四是为南方崩岗治理提供示范。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积极探索治理模式、创新建管机制,努力将金钩形崩岗治理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园区,为南方崩岗治理提供典型示范。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做到“六个坚持”:
(一)坚持高规格推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作,将其列为区委书记领衔推进落实重大改革项目,及时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区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督导,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层层压实责任;分管领导加强项目调度,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领导保障。
(二)坚持高标准定位。改变过去治理单一、措施单一就崩岗而治崩岗的做法,按照建精品、创特色、树样板、可复制建设要求,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综合治理。我们不但要将项目区的崩岗进行全面整治,实现“烂山地貌”变“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还努力将金钩形打造成为集崩岗治理、科普宣传、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南方崩岗治理示范基地和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为此,针对金钩形崩岗群集中连片、三溪下浓崩岗治理发源地的特点,重点打造了金钩形崩岗治理示范园和三溪下浓崩岗治理功德园二个示范点工程。
(三)坚持高水准设计。聘请省内权威机构——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进行详细勘测设计,并同华中农大、南昌工程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探讨崩岗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山上与山下同治, 治山与理水同步,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统筹兼顾,将崩岗、水系、农田、村庄、道路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设计、综合治理。根据不同类型崩岗特点,采取多种治理模式,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工程则工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势利导,做到总体布局综合化、治理模式多样化、治理措施多元化、林草植被色彩化。
(四)坚持高效率推进。为加快项目实施,区政府及时制定《赣州市赣县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进2017年度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以是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勘测设计、预算审计、施工招标等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尽早开工争取了宝贵时间。同时采取设计一批审核一批、招标一批施工一批的办法,加快项目施工,确保了项目如期完工。
(五)坚持高质量建设。将崩岗传统治理技术与新技术推广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传统的“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治理技术基础上,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及群众需求,重点推广开发式崩岗治理模式,将连片崩岗整治成水平梯田,在台地上种植杨梅、脐橙等经果林,同时配套实施拦挡工程、截排工程和坡面水系工程。同时,为提高整治后的梯田边坡稳定和防护效果,积极引进椰丝草毯植草技术,铺贴草毯护坡近50万平米,有效地达到了边坡快速复绿、稳定边坡目的。
(六)坚持高楔度结合。 做好结合文章,努力实现崩岗治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一是将崩岗治理与农林开发相结合,建设现代农业基地,目前通过崩岗治理种植脐橙500亩,杨梅1500亩。二是将崩岗治理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努力将昔日崩岗群建设成为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基地。三是将崩岗治理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引导和激励当地及周边500多户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管护经营,让项目建设成为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就地就业基地,助推1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四是将治理开发与落实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山主自主经营,公开竞拍大户承包,公司+农户等形式,落实土地经营权,确保工程建得起、管得住、长受益,现实“人养山、山养人”的良性循环。
(赣州市赣县区水土保持局 邱欣珍 供稿 江西省水利厅 核稿)
赣县区金钩形崩岗治理示范园观景平台
金沟型崩岗群(田村片区)治理前原貌图
金沟型崩岗群(田村片区)治理后现状图
金沟型崩岗群(白鹭片区)治理前原貌图
金沟型崩岗群(白鹭片区)治理后现状图
金沟型崩岗群(吉塘村)治理前原貌图
金沟型崩岗群(吉塘村)治理后现状图
金沟型崩岗群(桃溪村)治理前原貌图
金沟型崩岗群(桃溪村)治理后现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