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召开水土保持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11-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场
11月21日上午,广安市召开水土保持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广安市坚持把治水兴水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基础性全局性长远大计,全面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全市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委员会,统筹推动区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坚持“管工程必须管水保”的原则,明确有关主管部门履行本行业水土保持监管责任,强化普法教育。3年来,共开展专项行动、联合执法20余次,检查建设项目820个次,办理水土保持方案302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024万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行为11个,申请强制执行2例。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进党校试点活动,3年来共培训党政干部2100余人次,建设实践基地12处,编印教材5万余册,张贴宣传画12万余张,接待外地学习考察人员60余场次。积极培育水保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285个,水保开发业主3099个,建立水保协会187个,会员7.9万人,建成水保庭园1.25万个。
二是坚持“精准发力”。市政府先后审查通过了《广安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广安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把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将全市820个贫困村全部纳入了示范区规划,总投资65.3亿元,规划新建示范区40个、面积51.1万亩。大力实施“111”环线工程,集中连片推进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共改造坡耕地累计48.6万亩,年增产粮食达5589万公斤,治理区人口环境容量每平方公里扩大61人。强化产业化示范带动观念,全市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83个、绿色基地210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4.23万亩,建设柑桔基地3万亩、蔬菜基地2.7万亩、花卉药材基地4.2万亩、生态公益林134.5万亩。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全面启动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华蓥山区保护修复工程,集中治理石漠化、沉陷区96万亩,建设乡村公路1.2万公里、便民路3.7万公里,排灌沟渠5.6万公里。采取PPP模式,持续推进“洁净水”;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将河、库、塘、堰、渠全部纳入治理范围。建成污水处理厂站165座、投运132座、沼气池29万口,拆除关闭畜禽养殖场1300余家,清淤河道130公里,回收农用膜4658吨,实施绿色防控面积208万亩。积极探索“返租倒包”“土地入股”“订单农业”“土地银行”等方式,帮助农民增收。目前共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6个、示范村30个,体验农业基地117万亩,建立康养中心70处,年接待游客300万人,增加生态旅游收入22.6亿元。
下一步,全市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统筹融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治理,遏制因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全面全过程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和调配。
一是围绕脱贫攻坚战略解决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问题。通过水土保持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推进重点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促进发展、脱贫攻坚中的基础作用基本功能,为重点地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的脱贫致富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二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进一步转变治理理念,以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为根本,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围绕乡村振兴工程推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有效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全面助力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多元化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年初财政预算,有效保障水土保持投入,大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导向作用。
四是实施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坚决扭转“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的被动局面,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落到实处。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力度,用健全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实行生产建设活动管制。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预防监督“天地一体化”监管,实现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常态化、规范化、现代化和高效化。
五是持续增强公众水土保持意识。综合运用主流与新兴媒体,丰富拓展宣传形式与载体,主动面向各级领导、机关干部、管理对象、社区公众、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真正把水土保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构建宣传教育平台,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形成一批典型示范效果好、宣传教育功能强的平台和窗口,为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水土保持、共建美丽广安营造良好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广安市水务局 提供 四川省水土保持局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