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江西奉新县中堡港坡面径流观测场的“明星”效应幕后工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12-1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江西奉新水土保持监测点大门

坡面径流场监测点全景

现场教学
随着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的中堡港坡面径流观测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明星”效应十分火热。
一批批企业、高校纷纷把中堡港坡面径流观测场作为学生实习平台,年接待师生200余人次;辽宁、云南、贵州等省水土保持监测站不远千里来到中堡港水土保持监测站参观交流;中堡港坡面径流观测场成果已陆续受到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委、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宜春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的认可和重视,有的数据已被应用指导区域性水土保持工作实践。
奉新县中堡港观测成果、科研成果来之不易,得益于水保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坚守和创新创业精神。宜春市奉新县水土保持站始建于1979年,建站近40年来,得到了各级部门重视和长远发展。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二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要求,奉新县于2010年投资30余万元,在中堡港建成小流域坡面径流场监测点。
监测点建设方向为第四季红色黏土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洪减灾效果研究,主要包含8个面积为20m*5m,坡度两组(6°、9°)、不同措施布设的径流小区,建设观测用房60平方米,配置和升级了监测仪、采样器、土壤水分测定仪、烘箱、计算机、电子天平、自计雨量记及其他分析测验仪器等。
“设备简陋没关系,关键是工作人员要有为科学坚守和为科研奉献精神”,这是水土保持监测站技术负责人龚雨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龚雨长就是从一般工作人员成长为水保技术负责人的代表之一,每年的监测及分析成果装成一本书,多本监测点资料汇编就是他们的工作成果。龚雨长团队的工作虽然乏味、孤独,可他们的工作是具有科学意义的,对指导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以2017年径流场监测数据为例,全年共产生103次降雨,降水总量1859.2毫米,产生径流的降雨28次,雨量为1356.4毫米,年土壤侵蚀模数为2023.98t/km2。
龚雨长团队除了对数据监测、采集和分析整理外,还对对全县十八个乡镇的水土流失现状做了一次全面调查并形成了调查报告,呈报给县政府和环境及国土部门,供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作主要参考,近年县党代会、人大会工作报告都写进了水土保持工作有关内容,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展现及水土保持成果应用提升了层次、拓展了空间。
(奉新县水务局 吴越 席永新 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