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12-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2年以来,莆田市城厢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要求,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快推进全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永驻。 
    一、科学编制规划 做好项目储备 
    城厢区对全区水土流失治理进行科学规划,做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治理区的划定工作,组织编制全区中长期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完成了《2012-2020年城厢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对全区水土流失率在13.59%以上的3个乡镇重点进行了调查摸底,归类建档,并科学制定水土保持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任务、投资规模,规划生成一批储备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更大支持。 
    二、创新投入机制 提高执法能力 
    2012年,城厢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城厢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和审批管理规定》、《城厢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规定》等制度,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 
    水土流失治理需要加大投入,城厢区创新投入机制,统筹协调水务、国土、环保、林业、农业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持续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2012年至今,争取省级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9个,完成投资1426.96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990万元,地方配套436.96万元。此外,城厢区还坚持“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企业、个人和外商等社会资金参与水土流失开发治理。 
    三、完善治理模式 打造青山碧水 
    城厢区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方针,大胆创新治理模式。根据城厢区地理位置特点以及水土流失现状,该区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主要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耕作方式调整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江河上游,大力开展水土流失坡地生态修复、造林种草、植被恢复、涵养水源,构建区域生态屏障;围绕水源和农田保护、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开展护岸护坡等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以坡地茶果园为重点,采取前埂后沟田面工程和截、排、蓄、灌等地表径流调控手段,开展综合整治,发展农村特色产业。2012年至今,城厢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30公顷、造林绿化1867公顷。 
    (莆田市水利局 供稿 福建省水利厅 核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