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着力推进监测站点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0-07-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监测站点作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神经末梢",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南安市创新思路,大力推进水土保持试验站坡面径流观测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
一是科学合理布局。监测站点布局分为工程示范区、监测模拟区、植物示范区。工程示范区包括边坡防护、截排水沟、梯田、鱼鳞坑和山边沟等;监测模拟区按不同措施布设微径流小区5个,用于在自然降雨观测径流小区降雨量、径流量等水土保持研究数据;植物示范区主要是天竺桂、紫荆花、黄花槐、美丽异木棉、垂枝榕、重阳木等乔木树种块状混交,三角梅沿山体四周种植。
二是创新监测技术。引进全坡面自动径流泥沙观测平台,实现雨量,水位及泥沙含量的数值及其过程的自动监测。利用无人机定期开展拍摄植被覆盖情况,运用相关软件分析对比植被覆盖情况,并通过抽样进行现场核对来提高监测精度。
三是加强运行维护。配备4名专兼职监测技术人员,建立了观测人员培训、数据收集整理、设施设备管护等规章制度,及时编报监测总结报告和监测点数据。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监测点工作开展。
(福建省水利厅水保科技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