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山东蒙阴:水土保持惠民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0-12-1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001.jpg

治理后的常路麻峪梯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蒙阴县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本着“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原则,山东省蒙阴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统筹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一治一大片、一治一条流域,形成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共赢之路。

002.jpg

治理后的杏山小流域

  一是以治理促和谐,美化城镇人居环境。蒙阴县城区居民约15万人,以往周边没有好的休闲去处,业余闲暇大都囿于城里,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滞后。针对这种情况,该县创新思维方式,以周边小流域治理为突破口,打出了一套“流域治理--优化环境--发展旅游”的组合拳,连续开展城区周边治理项目3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平方公里,有效拓展了城区宜居生存空间,改善了市区人居环境,让城区居民闲暇时间有了好的去处。以县城北郊傅家山小流域为例。该地山多空场大,但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劣,植被稀疏。该县按照“政府引导、水保搭台、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方式整体推进治理工作,发挥水保项目资金引子作用,多方筹资30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5平方公里,造林60公顷,新建景观性蓄水池6座,同时以路为线,以水利工程为点,新修环山路2.5公里,实现了与城北黄土山水库相连接,打造了一条绿色风光带。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装,形成了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成为居民生活的后花园,每天来此健身娱乐的群众络绎不绝。

003.jpg

治理后的八达峪小流域

  二是以治理促转变,确保水源生态安全。蒙阴县作为临沂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地,每天要给临沂市民提供30万吨饮用水。为确保水源生态安全,该县科学定位水保工作,常年坚持与淮委水保监测中心站、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动态水土流失监测,联合临沂大学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完成了“云蒙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明确把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水源地保护有机结合,深入组织实施“大水保”战略,整合水保、水利、环保等部门资金3亿元,高标准完成了云蒙湖环湖生态隔离防护工程等一大批水生态治理项目,对环湖周边43个村庄产生的污染进行了层层拦截净化,以治理促转变,切实改善了流域总体状况,保障了水生态安全。特别是以孙家良小流域为代表的治理项目上,该县创新思路,综合实施,立体化推进,开创了水源地上游水生态安全治理新方式、新样本。孙家良小流域位于云蒙湖北岸,山体裸露、滩涂荒芜。治理过程中,我们以环山、沿河、沿路、沿湖为重点,实施乔、灌、草立体布置,重建山地生态系统,梯次开发集水型拦蓄水工程,配以下游景观型、生态型湿地建设,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目前,流域内植物群落从单一化快速向多种群、多层次群落结构演替,各种污染物得到有效拦截吸收,流域内面源污染基本根治。

004.jpg

治理后的临沂市水源地云蒙湖

  三是以治理促提升,巩固生态文明成果。蒙阴县不断拓展小流域功能,通过治理提升、巩固生态文明治理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坚持全域旅游思维,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依托山水林果优势,实施水保、生态、文化、旅游一体规划、一体开发。沂蒙山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云蒙项目区椿树沟等十几个村庄,依托流域治理成果,不断拉长水保工程效应,产业化水平得以提升,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巩固了流域治理成果。近五年来,该县水土保持项目先后营造水保林4.1万亩。在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推动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4%,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2个、沂蒙美丽乡村23个,成功创建了“全国绿化模范县”,2018年又被表彰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山东省首个获此荣誉称号的县区。同时,以小流域为载体,以百万亩林果和生态文明村为依托,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整体策划,大力实施“全景蒙阴、全域旅游”战略,成为全省首个生态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养生旅游名县、中国县域十佳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形成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005.jpg

蒙阴县城新貌

  四是以治理促发展,推动绿色经济持续增长。作为全国蜜桃种植第一大县,果品种植是蒙阴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长期以来发展品种单一,市场风险大,且不利于水源保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该县将流域综合治理与果品种植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提高水保工作联动效果,按照流域土质,大力推进果品多元化种植,推行有机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广林下种草技术,开展生物除虫,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普及绿色肥料,形成了“畜--沼--果”“果--菌--肥”等循环农业模式。现在,果农水土保持和绿色无公害意识明显提升,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大幅减少,果品市场风险持续降低。在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的同时养蜂场、农家乐等一系列依附于其上的经营项目遍地开花,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进一步拉长了水保工程的溢出效应,实现了水保红利为大众所享。

006.jpg

世界第五大地貌岱崮地貌

  (蒙阴县水土保持服务中心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