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三明宁化:水土保持助力“红色粮仓”绿色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1-04-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1.jpg

宁化河龙贡米核心种植区河龙乡景象林辉 黄尉峰 刘才恒 摄

2.jpg

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观光道沿线的莲田林辉 摄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从高空俯瞰,五角星荷花观赏栈道尤为引人注目。荷塘边的客家风格古建筑——“惠日堂”,就是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

  87年前,这里是医护人员、伤员与死神搏斗的战场。这几年,陈塘村围绕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相继完成了一系列红色项目的建设,获评为福建最美乡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明市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我们把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客家文化有机结合,积极发展‘红色+’产业。”陈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超群说。

  宁化,昔日为中央苏区提供了“万担粮”,被誉为“红色粮仓”。近年来,该县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当地产业、历史人文等相结合,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河龙贡米、薏米和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步前行,成为当地老百姓致富的重要抓手。

  曾经的宁化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比二成。“一无毛、二无皮、三无肉,只剩光骨头(母岩石)”,当地谚语生动说出土地的贫瘠。

  如今,该县结合水土保持相关政策资金,引入社会资本,以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农户参与等方式,鼓励企业、大户开展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治理和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目前,全县已引进14家民营企业、培育16户种植大户,承包8.7万亩水土流失地进行开发种植。

  杜秋生的厚德农业公司,先后在石壁镇陂下村、溪背村、江头村这3个水土流失严重的村落承包1万多亩荒山开发。杜秋生建起蓄水池,进行坡改梯,种起油茶林,逐步减缓了水土流失。

  郁郁葱葱的油茶林成为大山的“守护神”,也成了当地农民的“财神爷”。在石壁、淮土这两个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乡镇,当地农民以山地、林地入股油茶运营公司、基地,目前已入股农户1.1万户,占总户数的70%以上。农民在基地打工加年终分红,每年增收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赓续红色基因,践行绿色发展。

  2020年,宁化县GDP增长3.7%、突破200亿元;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亿元、增长0.3%。同时,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生态环境部作为“绿色发展示范案例”推广。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如今的河龙贡米已经成为“红色粮仓”的烫金名片。作为国家产粮大县、福建省粮食主产县,宁化目前每年产粮食22万吨,有规模粮食加工企业32家,日加工能力1900吨。借助“互联网+”,宁化还发挥边界贸易县的优势,建立起“中国·闽赣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平台,成为“引粮入闽”重要通道和周边市、县粮食集散地。

  (福建省水利厅水保科技处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