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绘就水土保持“生态卷” 谱写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10-1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黄陵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塬区,2292平方公里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110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西部是子午岭林区,东部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残塬区和河谷阶地的川道。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陵县的隆太塬、田侯塬和仓村塬三大塬区。近年来,黄陵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使全县水土流失工作得到进一步改善,据有关监测数据表明,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64.7%提高到2019年的75%以上,年均降水量由1999年的580mm增加到2019年的690mm左右,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系统推进抓治理,绘就水土保持“生态卷”
2010年以来,以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为依托,围绕隆太塬、田侯塬和仓村塬三大塬区65个行政村228个小组,重点实施了田庄、侯庄、康崖底、桥山、王庄河、张湾、淤泥河、北沟以及龙首9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共完成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投资3756万元,综合治理流失面积158.67平方公里。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黄陵县先后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口粮田改造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水保综合示范园项目、农村水生态修复整治项目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71平方公里,完成小流域治理3条,加固维修淤地坝1座,新建淤地坝7座,全县淤地坝总库容273.8万立方米,按10年周期计算,可拦泥沙151.2万立方米,拦泥效益可达567万元。新建、维修涝池74座,征收各类水土流失补偿费6.63亿元,共计实施水保项目20个,累计完成水保项目建设投资8001万元。水保综合治理的实施,不仅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而且极大地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示范引领促提升,打造水土保持升级版
近年来,黄陵县积极实施并探索农村水生态修复整治的各项工作,大力推广涝池建设。从2010年至今,全县涝池达108座,特别是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打造水美乡村,助力水污染防治、促进产业发展为重点,修建了一批集防洪排涝、雨污分流、农业灌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生态涝池,树立了以“葡萄寨新型生态涝池”为样板的农村水生态修复工程,得到陕西省、延安市水利部门的表彰。新型生态涝池的建设,既能惠及民生需求,休闲健身娱乐,又可打造水体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极大的支持了美丽乡村的构建,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机制强监管,开创水土保持新局面
黄陵县牢牢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和强化强监管总基调,持续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有效发挥震慑作用,推动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对县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日常监管,做到全覆盖、全过程,跟踪督导、严格检查、严肃查处、整改到位。规范水保“三同时”制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督促建设单位按照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各项措施,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按照征缴权限,把紧关口,靠前征收,严格核查,做到应征尽征,不拖不欠。
为了落实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指示精神,2021年黄陵县水保监督重点围绕水利部开展的黄河流域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河长制指挥平台等信息系统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管护体系。抽调精兵强将,全面彻底查处2011年以来涉及黄陵县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按照时间节点,进行违法查处和整改销号工作。截至目前,水利部下达全县整治违法项目15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同时完成水利部“天地一体化”卫星遥感违法图斑核查和陕西省水利厅卫星违法图片的执法工作,今年共检查各类开发建设项目78处,发出违法整改通知书26份,落实了整改措施,基本实现了县境内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100%全覆盖,以高压态势遏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