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治山治水治环境 保水保土保资源 ——山东省莒县探索打造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3-07-0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莒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精准施策,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99 平方公里,走出了一条政府带动、部门联动、民资促动的水土保持防治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条件变好、生态环境变优、产业发展变强的叠加效应。2 月 23 日,水利部召开 2023 年水土保持工作会议,莒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并作为示范县代表上台领受奖牌。

一、建强“三项机制” ,夯实水土保持“四梁八柱”。一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成立由县长任召集人的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发改、财政、 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定期会商水土保持工作;成立县水土保持治理保护中心,全面负责全县水土保持相关任务。二是完善规划引领机制。将水土保持治理纳入全县 “十四五”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规划治理内容,一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起源头小流域生态清洁治理、骨干河道系统治理、村庄门前河及汪塘生态修复全流域规划治理格局;坚持专项规划引领,印发《莒县水土保持规划 ( 2018—2030 年) 》,确定“一湖一河两山”全县水土保持规划总体布局。三是强化考核导向机制。将水土保持任务要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并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列入河湖长制考核指标,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

二、坚持“三化联动”,促进水土治理“统筹协同”。一是全域化开展“林水会战”。通过荒山披绿、道路连绿和水系扩绿等“六绿”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7.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7%;投资48 亿元,建成各类水利水保工程1677处,对沭河及其15条重要支流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建成长25公里、面积1277公顷莒县沭河湿地公园,治理村庄汪塘、门前河529处。二是连片化实施小流域治理。突出袁公河、大石头河、店子河上游小流域治理重点,坚持生态清洁型治理方向,累计投资7000 余万元,连片实施18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 平方公里,受益群众达18.6万人。三是规模化发展民营水保项目。制定工商资本参与水土保持治理奖补办法,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加快规模化治理步伐。截至目前,已建成万亩以上水土保持大片2处,建成5000亩以上大片22处,全县民营水保项目累计发展至1500余处。

三、创新“三项举措”,实现资源监管"全程在线”。一是三方联动共管。县行政审批部门在生产建设项目受理和审批时,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相关义务,并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水利部门,由水利部门负责项目全方位监管;对不履行义务的建设单位,由县水利局定期推送至属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进行查处。2018 年以来,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451个,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2500 余万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400余个。二是用好信用评价。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信用莒县”建设体系,出台《莒县水土保持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莒县水土保持重大案件通报制度》等文件,严厉查处拒不履行水土保持防治义务、毁林垦荒等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行为,并扣减其相应信用积分。三是“线上+线下”监管。线上方面,依托莒县智慧河湖长管理平台,整合158 处摄像点,实现对重点河湖水生态监管全覆盖。 同时借助“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平台,引导 11.3 万余人参与护水护绿,接收举报问题30 件,解决问题 1200余项。线下方面,成立矿砂资源整治专班,负责全县矿产、砂石、渣土统一监管工作,在重点河道、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区建设高空自动瞭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切实维护全县水土保持秩序。

四、聚焦“三向发力”,放大水土保持“溢出效应”。一是推动“生态劣势”转为“资源优势”。一方面,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全社会参与治理,全县水土流失量逐年降低,与“十二五”末相比,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量31万余吨,封禁治理面积达 139.9公顷。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深入开展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全县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峰岭水库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上,2 处国控断面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沭河水源地被国家认定为优秀水源地,水质指数首次进入全省前20名。二是推动“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县水土资源优势进一步彰显。 目前,全县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55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58个,形成“一镇一业”“一个流域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黄芩、丹参产量占全省 50%以上,绿芦笋出口量占全国 70%以上,烟叶生产综合指标县级排名全省第三。三是推动“生态颜值”转为“文旅产值”。依托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培育沭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浮来青生态园、嗡嗡乐园等 A级以上风景区5 家。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5 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 1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 1300 万元。

(供稿:莒县水利局)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