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抬望细川宽原,谱写靓丽华章——陕西省黄陵县创建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纪实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4-01-0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黄帝陵周边绿化.jpg

黄帝陵周边绿化


黄陵县立足“民族圣地·绿色黄陵”和“三区一高地”定位,以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为契机,以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线,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坚持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科学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西部百强县和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

一是强化领导,专题动员部署。为了凝聚全社会力量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深入进行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水利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各乡镇协作、广大群众参与”工作格局。

林涛荡漾.jpg

林涛荡漾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治理重点。依托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保综合示范园和农村水生态修复整治等项目,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7.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4.45%,超过全省69.1%的平均水平。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隆太塬、田侯塬和仓村塬主要开展固沟保塬和涝池建设,按照《黄陵县涝池建设规划》,利用10年时间,每年修建10座涝池。截至目前,累计修建涝池108座,栽植各种风景树木40万余株,绿化草坪11万平方米,修建水保广场30座,极大地改善了105个村组环境,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搞好结合,发挥集聚效应。将水保重点工程建设与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结合,实现文化旅游和生态水保共赢;把水保重点工程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形成系统;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发展水保经果林业、提速经济发展、促进脱贫致富;把水保重点工程建设与“三沿”相结合,按照沿城、沿水、沿路的思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整治、整体推进;把水保重点工程建设与打造生态景观相结合,深入挖掘特色村落文化,着力把水保工程建成集防洪排涝、应急抗旱、休闲健身、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新型园林式生态景观。

南沟门水库综合治理.jpg

南沟门水库综合治理


四是致富增收,发展特色产业。隆太塬、田侯塬和仓村塬三大塬区既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也是果树发展的良好基地。在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苹果和翡翠梨种植,现已成为全县主要林产品。建成的108座涝池,每座涝池蓄水约3000方,总计蓄水32万方,按2元/方,每年可为村民节约64万元,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聚宝盆”;涝池在给群众带来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当地农业、果业日常打药、浇灌、养殖等提供了水源。目前,全县果园面积27万亩,年总产量38.6万吨,优果率86%,年总收入16.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19150元,果区人均果业收入达26142元;依托黄帝陵和国家森林公园,积极打造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文旅产业。据统计,2022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8亿元。

五是强化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补偿费征收等多项管理制度,分层次、多角度规范水土保持行政管理,在监督过程中,严厉查处各类开发建设项目违法违规行为,督促开发建设项目业主认真落实好水保“三同时”制度,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增强预警防范能力,遏制各种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维护生态环境。今年共检查各类开发建设项目98处,发出违法整改通知书33份,落实整改措施,县境内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实现100%全覆盖,以高压态势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秋天森林公园.JPG

秋天森林公园


六是科技引领,搭建双赢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精准化,监管能力现代化和支持服务信息化建设。建成黄陵轩辕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加强与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延安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引进各相关领域国家级专家24名,为全力推进“五结合”提供人才保障。创建的“黄陵翡翠梨”地理商标荣获2022年度“陕西好商标”。

(陕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