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功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10-0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试验示范,搭建科研平台 园区规划设计分为洼地农田区、长期种植制度试验区、气象要素观测区、坡地水土流失观测区、坡地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区,代表西南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不同模式,总体规划设计合理。 以园区为平台,开展了水土保持及相关的科学试验研究,承担国家与地方关于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的科技攻关课题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近30项,相关成果近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促进发展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西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每年有从大学本科到博士等不同级别的学生在环江喀斯特站完成学位论文,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华南植物园、湖南农业大学、广西植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 水土保持监测功能 依据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常规治理措施,在坡地、洼地等不同立地条件下布设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试验研究,包括坡地自然植被恢复、坡中下退耕还林还草、坡脚农田土壤水分养分运用规律、洼地农林作物合理布局等各种措施等,形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园区内设置有符合国家生态监测网络要求的规范的径流试验小区13个;建立有人工、自动气象站和森林小气候观测系统等,园区纳入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部监测设施规范,运转正常。
科普宣传功能 园区内的水土保持科学普及与教育设施、设备包括有水土保持治理过程及发展变化宣传牌,各种水土保持设措施介绍牌和监测仪器设备标志牌。已开展了面向社会公众,介绍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的科学普及宣传,本站已是本科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科普教育和科普实践活动实习基地。每年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2000人以上。 园区研究成果和各级领导来站指导工作每年被网站、报刊、电台和电视台进行数次报道宣传,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为相关的各级政府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服务。环江站建有网站接点,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网站(www.isa.ac.cn)页面进入,随时可以浏览环江站的信息。
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功能 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内的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全部治理;25度以上陡坡耕地也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技术交流 示范区功能多样,设施齐全,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参观交流。
生态农业研究推广 园区内具有玉米、桑叶、牧草、甘蔗、猕猴桃以及木本粮食等特色产业对发展喀斯特山区玉米高产抗旱的新品种、新技术具有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覆盖、林草间种、农作物品种引种等土壤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轮作体系和节水灌溉技术对喀斯特山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