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功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6-01-1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园区包含了水保林带、各种工程护坡、草皮护坡、径流小区、植物园和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 (一)速生丰产林栽培示范区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2000年10月-2001年10月,园区引进“中涡一号”优质杨树种苗28万余株,营造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4100亩。园区坚持“造管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强管理,推广管护新技术。2005-2007年,园区引进推广了杨树修枝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1项新技术。目前,杨树生长状况良好,平均胸径达65cm。 建园前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土地抛荒,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恶化,防治任务艰巨。建园多年来,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取得很好的效果。改造茨淮右堤荒滩地1万余亩,特别是通过科学试验,造实验林近400多亩,形成乔、灌、草多层次、多树种人工生态系统,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因土地抛荒造成污染的水环境进行了修复。带动 5个林业科技示范乡镇、25个林业科技示范村、50个林业科技推广示范组,100户林业科技示范户。并组织开展抚育间伐、施肥对比、纯林改造、多树种造林对比、低产林改造等科学实验8个,在实验成功基础上大力推广。 万亩水保林带 (二)林带复式种植示范区 从2002年开始,园区在林下复式种植紫花苜蓿、三叶草等优良牧草,被省科技厅列为省星火计划项目;2003年开始,园区在林下复式种植牡丹、何首乌等中药材。园区注册了“茨淮新河”商标,申请并通过了“中国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有机产品认证,带动周边发展有机蔬菜500亩。2010年以安徽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组建了“林农复合经营科技专家大院”,在园区现有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主要围绕林产品、林农复合经营、设施花卉生产研究与开发。 林下复式种植 林带 (三)全自动智能控制节水灌溉经果林栽培示范区 根据市场需求,本着“以短养长”的原则,2004年,园区引种曙光、凯特等名特优新果树品种7个,营造经果林200亩;同时投资安装了全自动智能化控制喷灌和滴灌系统,由远程控制室中的上位机(PC电脑)、现场分控站下位机(PLC)以及现场控制电磁阀、传感器等组成,实行远程控制。上位机采用“人—机”对话方式操作,主要负责接收数据,建立信息数据库,对设备和环境参数进行设定和实时监控,对喷灌系统进行数据管理,查找、诊断故障并报警;下位机负责气象、环境数据的采集,对喷灌系统设备进行控制,根据果林生长需要实行自动喷灌。 (四)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水土保持教育,根据教育部和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节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9号),园区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的基础上,建设打造成为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中小学学生开展水土保持教育提供资源和平台,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园区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水平,增强实验示范的带头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科普馆 小学生参观科普馆 2012年5月,园区委托水利部淮委水科院、安徽农业大学进行《凤台县八一林牧场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设计,2012年8月,《凤台县八一林牧场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通过评审,随后投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已全部结束。 教育基地按照室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防治区和室内水土保持展示区两大部分进行设计,共投资366.52万元,根据教育基地各功能区的设定,通过资料、展板、实物等方式进行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室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防治区为径流小区、不同植保措施工程展示、水土保持科普宣传长廊、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场地等,室内土保持展示区为利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进行水土流失演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后果,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怎样防治水土流失等内容。让中小学生不但学到水土保持的科学知识,而且能直观的感受到水土保持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基本可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了体验和实践活动。通过科普科教基地的建设,园区不仅成为展示当地水土流失防治水平、提升水土保持科技含量的有效平台,而且成为开展水土保持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示范基地。 室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防治区 (五)水土流失监测区 园区建有坡面径流观测场和气象站,规范布设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并被纳入了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2008年,园区引进水土流失监测系统设备一套,该设备包括QYJY-501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系统设备、QYGC-B2下垫面模拟设备和QYLS-303薄层水流流速测量仪、QYJL-006便携式径流泥沙含量自动监测仪等配套监测系统设备三大部分。该设备主要是对园区水土保持科学实验观测一种综合集成装置,其可在人工模拟自然降雨的实验状态下,方便简捷地进行不同下垫面坡度和降雨雨强的模拟测控,自动化实时在线监测降雨侵蚀实验的主要参数(径流流量、泥沙含量、坡面薄层水流流速等)。 2012年,园区从武汉购进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并重新建立了6个标准径流小区,观察监测记录降雨强度及径流流量、水流含沙量、流域产沙量/输沙量以及野外径流小区、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坡面上述相关参数随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雨强的变化,并将数据记录汇总报安徽省水保监测总站。 径流小区 工程护坡 人工降雨模拟系统 (六)生态景区建设 2005年起,园区依托丰富资源,良好的地质状况和万亩水保林带,开始进行生态景区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景区林茂草丰,野趣迭出,秀色天成,多处景观景点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密集的植被覆盖。这里常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具特色,树木苍郁,静谧幽雅,鸟语花香,既有皖北“绿色长廊”的美誉,又有“天然氧吧”的美称。 景区以万亩林带为依托,有大面积的绿地,林草覆盖已达到3.5平方公里,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5.2%。河道南侧为大片的杨树林和果树林带。数百种名贵树木:香樟、桂花、紫薇、广玉兰等。景区道路两侧均栽种了多种名贵长青树2000余棵,现已达到景区有路皆绿化。 淮上明珠 景区主要特色有:生态景观、水文景观、文化景观、生物景观等自然景观,有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知青文化纪念园、木屋别墅、“森林人家”旅游等工程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