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数字海河 扬帆起航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02-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走进新世纪、新千年的海河,企盼着现代社会的洗礼和信息技术的武装。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海河水利委员会勇立潮头,责无旁贷地扯起了“数字海河”远航的风帆。
  ’98大水前:海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经济腾飞的助推器。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利现代化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截止到’98大水之时,海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在信息采集、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有了一定进展。但是,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海河流域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意识滞后,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少职工缺乏现代意识,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甚至视信息化为神秘的庞然大物,不敢去接近它、触摸它。
  二是缺乏统一的流域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偏重单一专业、单一工程,造成了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无法形成完整的网络框架。
  三是尚未形成全流域水利公用信息平台。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公用传输平台覆盖面窄,信息交流不畅,难以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大规模集成,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缺乏对流域基础数据库的严格、规范管理。虽然已开发了不少应用软件和数据库,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形成全流域共享的空间数据库,使信息集成度低、系统资源利用率低,造成了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
  五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源采集手段落后,无法形成完整的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难以满足流域水资源“年计划、月分配、旬调整、实时监控、随机调度”的配置要求。
  六是水利信息化建设队伍亟待加强。从事水利信息化人员的数量相对不足;缺乏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水利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复合型人才;知识层次结构不合理,队伍稳定性差。
  1999~2001年:海委网站一马当先,机关办公自动化紧随其后,流域信息化建设规划全面展开
  ’98大水以后,根据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和汪恕诚部长“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流域存在的水问题和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海委党组审时度势,决定乘势而上,加快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并确定了相应的目标和任务。经过两年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海委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下一步“数字海河”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立了水信息网站。海委水信息网站从1999年11月开通到现在,经过多次改版,内容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完善,实现了视频上网和宽带多媒体直播,实现了水利信息资源与行业、社会共享,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网络文化”氛围,促进了观念的转变,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一批网络开发、管理、应用人才,带动了海委IT产业的发展;对外,服务了行业,服务了社会,扩大了海委的影响。
  基本实现了委机关办公自动化。在水信息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委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2000年5月全面启动,7月初正式运行。目前,委机关公文运转、防汛、水文、政务信息传递等实现了网上操作,同时实现了对委属部分重点工程的远程监控,机关办公和管理基本上做到了规范化、网络化、实时化,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
  积极开展了流域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在水信息网和委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水利部领导的指示,作为流域机构的海委于2001年年初及时组织开展了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力求从宏观、全局、战略的高度为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海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正在按照水利部批复的任务书和工作大纲紧张有序地进行。同时,作为流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证研究项目——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官厅及密云水库上游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官厅及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已经水利部立项批复,正在组织实施。
  2002年:全面启动,提速疾行,以“数字海河”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
  为了切实把“数字海河”建设推上新水平,2002年初,海委党组决定:2002年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全面启动,提速疾行,以“数字海河”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按照“全面启动、分步实现”的工作方针,从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四个方面全面启动,与各项水利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成熟一个用一个,以用促建。重点构筑“数字海河”的核心部分——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取得“数字海河”建设的初步成果。在规划设计上,完成流域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编制、以基础平台为主体的数字流域总体设计、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二期工程设计、官厅及密云水库上游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二期工程设计、官厅及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系统二期工程设计。在实施上,结合京津重要水源地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官厅及密云水库上游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官厅及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系统一期工程的建设,建成以1∶25万电子地图为基础的数字流域基础平台框架;全面开展业务系统建设,完成潘家口水库预报调度等系统建设。
  未来十年:与时俱进,分步构筑,实现“数字海河”的宏伟蓝图
  根据规划,海河流域水利信息化系统——“数字海河”将通过建设信息采集站网、多媒体通信网络、水信息空间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平台,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测、虚拟仿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等先进信息技术,对海河流域内地球浅层和表层的各种水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空间分析和综合决策。通过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管水的水平,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可靠、科学的信息基础上,更好地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在充分利用、整合、挖掘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的原则和“全面启动,分步实现”的工作步骤,到2005年,将完成“数字海河”的空间基础设施(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库、标准规范等)和数字流域基础平台建设,开发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配置等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初步构筑“数字海河”框架。到2010年,将全面完成集防汛抗旱调度、水资源管理与配置、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水土保持监测、水工程运行管理、水政务管理于一体的“数字海河”建设任务,实现水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实时化、处理智能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通过海河流域各级水利部门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数字海河”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实现!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